| 网站首页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瓷器款识 | 藏品鉴证实录 | 影视中心 | 景德镇陶瓷拍卖指数 | 瓷业纪实 |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 艺术家电话黄页 | 网站导航 | 购买名作请进入了了亭名瓷精品商城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淘宝店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陶瓷艺术研究 >> 瓷釉·工艺·器型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图文]我国的陶瓷乐器         ★★★ 【字体:
我国的陶瓷乐器

作者:刘妍玲|邵奇   文章出处: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   更新时间:2008-9-24 10:35:59 
 

 

    [摘要]:中国被誉为“瓷之国”,  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有着悠久的制瓷历史精湛的制瓷技艺,孕育出厚实丰富的陶瓷文化,而且传统音乐也相当发达,在世界音乐史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陶瓷乐器作为我国传统乐器的一种,源远流长由来已久,长久以来,人们就用“声如磬”来形容陶瓷的特殊音色。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陶瓷乐器也不断的推陈出新。
    [关键词]:陶瓷乐器,新石器时代,陶哨,唐宋时期,近现代
    瓷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外国把中国称为“China”,既是“瓷器”之意,又为中国之名。音乐,是美好的,人在生活中一刻也离不开音乐,就象鱼儿离不开水一样。它能反映人的思想感情,更能体现出一个时代的文化。陶瓷和音乐,这两者之间从表面上看几乎没什么联系,但实质上,它们有着很深的缘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传统音乐相当发达,在世界音乐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陶瓷乐器作为我国传统乐器的一种,源远流长由来己久。长久以来,人们就用“声如磬”来形容陶瓷的特殊音色(“磬”是古代玉石制的乐器),可见陶瓷的声音是何等的优雅了。下面就介绍一下我国从古至今的几种陶瓷乐器。
    远在原始社会,音乐和舞蹈已经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和乐器往往紧密相连。  据史料记载,在我国古代颇为盛行用“陶”和“瓷”制作的乐器。如“陶哨”、“石磬”、“土鼓”、“瓷瓯”、“瓷箫”、“瓷笛”等。有的用于民间自乐,有的用于宫廷礼仪雅乐,但多已失传。制作乐器的材料,古代有“八音”之说,即鱼、石、丝、竹、匏、土,革、木等,而陶瓷乐器就属于八音的土类。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使用陶哨(如图1)这种乐器了。在6700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曾经出土了两个保存完整全用细泥捏制而成的陶哨(或称作陶埙)。这两个陶哨形状大小相同,表面虽光滑却不平整,呈灰黑色,形状看起来象橄榄,两端尖面长,中径略作圆形,上下贯穿一孔,吹起来吱吱有声。它是我国迄今为止出上最早的乐器之一。但是该陶哨只有一孔,只能发两个音。随后在山西万荣县荆村又出土了二音孔陶哨,比半坡陶哨有了进步,它能吹出三个音了。到了奴隶社会的殷代出现的五音孔陶哨,已能吹出整个七声音阶,而后汉代已出现了六音孔陶哨,而且还能吹出一部分半音,这说明陶哨已从远古时代用来狩猎的口哨,演变成了用于雅乐的吹奏器,在吹奏器功能方面正不断地得到完善和提高。从吹奏效果来看,远古的无孔陶哨只能发出“呜呜”之声,颇似野兽的求偶声,故而被先名们作狩猎时的辅助工具。陶哨属气鸣乐器,多孔陶哨音色醇厚古朴、低回深沉。从此,在遥远的古代,陶口哨与音乐就结成了难分的姻缘。到了近代,在景德镇这个举世闻名的“瓷都”,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类似于陶哨的乐器——“叫咕”。在那里,这种简易的乐器几乎随处可见,它是儿童嬉戏耍乐的启蒙玩具,并是广大的游客所喜好的纪念晶。“叫咕”其实是源于陶哨的一种气鸣乐器。它的造型为一只翘尾的山雀,翘起的尾部顶端为进气孔,稍下方是一个出气空。通过气波的振动,发出脆亮的叫声。起初山民把它当作诱捕擒鸟的发声工具。此后,人们又在山雀的腹部设计了一个水室,注入适量的水来吹,气波搅动水声,就有了更加形象的水鸟叫声了,其音清亮婉转,音域广阔。以至于后来成了戏剧演奏渲染气氛的音响道具。
    在新石器时代,除了陶哨外,还有陶铃、陶铙和陶鼓也比较流行。象陶铃(如图2),在西安半坡遗址和甘肃仰韶文化遗址中都有出土。它的造型就象是寺庙里和尚敲的木鱼,但是它有环柄,肚子比较扁圆,在里面装有砂石,摇动柄把就会发出声响。它大多是釆用红土制成,有些会加点彩绘。《陶雅》中曾记载,陈浏说“陶制为铃,其大如栗,含丸如豆,振之则响动九幽,数百年物也。”
    陶铙则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它在陕西长县客省庄就有出土。它的形状上大下小,单底,在下方有持柄,没有纹饰,看起来和商代的青铜铙几乎一样,由此可见后来的青铜铙可能就是从陶铙演变过来的。
    1986年,在甘肃兰州市永登县河桥镇乐山坪,出土了七件彩陶鼓,这些陶鼓是细泥红陶单面鼓,分鼓口、鼓面、鼓身三部分。鼓身为束腰圆筒状。外面施用了黑红彩,纹式是锯齿旋涡纹,具有鲜明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特征,经专家验证属于马家半山类型晚期。是构成古代“八音”乐器形成的重要组织部分。还有青海省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县阳山墓地也出上了两件彩陶鼓,它们的大小不同,形状相似,上窄下宽,象个喇叭,口沿确是罐状,两端相通,上下部有一个还纽,下部还有一圈乳钉小钩,鼓身还绘有锯齿纹。而且在鼓的腰部明显有拴绳的痕迹,应该是系在身上的腰鼓。《吕氏春秋》中就有记载说,在公元前2357年,“尧命质以麇,置缶而鼓之。”意思是说,尧曾命令用鹿皮作面,蒙在陶缶上,作为陶鼓来敲打。到了唐宋时期,陶瓷腰鼓也相当流行,不少产瓷区都有烧造陶鼓的窑址,如河南禹县、郏县及山西交城和陕西铜川,湖南长沙窑。《景德镇陶录》中说:花腔腰鼓,陶鼓也,出临桂职田多,其土特宜鼓腔,村人专作窑烧腔上油,画红花纹以为饰。”在故宫博物院就收藏了一件唐代的腰鼓,这个腰鼓是鲁山窑的花釉腰鼓,造型归整,花釉装饰富丽奔放,作为乐器有声有色。唐代的腰鼓品种十分的丰富,鲁山、禹县的腰鼓形体就比较大,胎体也较厚郊县、铜川的腰鼓形体就比较小,胎较薄。宋代腰鼓依然流行,南宋诗人范成大就曾纪录过广西烧造腰鼓的经过。同时也有这一时期的完整的存晶,有一件定窑的白釉划花腰鼓就存在美国,另有一件磁川窑划花腰鼓存在日本,它们的造型都要较小于鲁山窑的花釉腰鼓。
    新石器时代之后还有一种乐器叫瓷质锌于(如图3)。本来是青铜器,最早出现在春秋时代,而盛行则差不多在汉代。它的形状也和青铜锌于差不多,敲击时会发出清脆的鱼金石声。在故宫博物院就收藏了一件战国时期的瓷质锌于。
    如果说陶哨是最早的吹奏乐器的话,那么陶缶应该是第一件打击乐器。缶是古代用来盛酒的陶瓷。它腹大口小,敲缶时空洞有声。“坎其击缶,见于陈风”,《风俗通义》说,缶者,瓦器,奏人鼓之以节歌。所渭缶既陶罐,用竹、木打击发出声响,陶罐大小不同,厚薄有别,发音也不一样。在《史记》中就有这样一段历史故事,在公元前279年秦赵君王渑池相会的时候,秦王逼迫赵王鼓瑟,以示强秦威势,而赵国丞相蔺相如则以死相要挟,逼迫秦王为赵王击缶助兴,真可谓:缶声无奈忠臣烈,瑟音间缘佞君惧。同样在《诗经·陈风》中也有记载:“坎其击缶,缶宛丘之道。”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击缶就是相当流行的。
    而后,到了唐代,就比较流行击瓯了。瓯,就是瓷碗,在演奏的时候把12个大小相同的碗装上不同量的水,从而就能敲击出不同的声音。而且击瓯的人不仅要懂音律,还要有很强的耳聪力。因为只有胎质坚密的瓷碗,声音才能清朗悦耳,而经验丰富的人一上手,就能听觉到瓷瓯的声质效果。《乐府》中就有记载,一位唐代宫廷的御用乐师郭道源,他精通音律,擅长击瓯,他在表演时“其音韵妙于方响”,引得大诗人温庭筠也叫绝不已,即席赋诗说“太平天子驻云车,龙轳勃郁双蟠孥。宫中近臣抱扇立,侍女低环落翠花,乱珠续正跳荡,倾头不觉金乌斜。”到了明代,也盛行击瓯,但是那时候用的不是瓷碗,而是水盏子。水盏子是一种用于晶茶的小碗。造型特点是敞口、斜腹、小圈足。明代景德镇御窑烧造的水盏子一宣德年间的白釉小盏质量最好,而且效果比唐代的瓷碗效果更好。
    从宋代开始,瓷器进入了它的繁盛时期,而陶瓷乐器也得到了发展和进步,瓷乐的品种也得以开拓。到明代就出现了瓷箫,制作瓷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光造型要求准确,音质也要纯正,有时候从几百根里面也挑不出一两根好的成品。但是瓷箫的音色却悠扬婉转,美妙无比。它那缓慢、凄沉,迂回的乐段,既焕发出了民间瓷乐的生命力,又通悟出了燕乐雅器的时代感。在我们的故宫博物馆还保留有一件明代德化窑的瓷箫,它长7厘米、口径2.1厘米,呈竹节形管状,上端口部镂空钱纹装饰,并有一吹孔,器身共有六音孔,五孔朝上,一孔向下,造型精致美观,胎质致密,釉色晶莹洁白,仍可用来演奏。
    到了现代,为了挖掘、继承和发展我国古代音乐文化遗产,景德镇市歌舞团于1985年成功地研制了以瓷盘为主要材料的新型民族打击乐器“瓷瓯”,它音域宽广,音色清脆明亮,有钟磐之韵味,金石之音质,适用于独奏、合奏,并能与中西乐器配合演奏。并以十二平均律凋音,按我国古代六律六吕律制排列音位,半音齐全,音域可达二个半八度,音色清脆,明亮悦耳动听,有金石之声钟磬的韵味,各种调以及转调半音阶和双音都能演奏。先后获得国家发明银奖和文化部科技成果奖。这种经过革新的瓷瓯,一改过去加减水量调音的不稳定的因素,依照古代六律六占律制排列,使得音位密集、规整,更加有效的发挥了音域音色的优势,其中主音区清脆明亮如磬,低音区浑厚洪亮如钟,合奏中间含蕴民族丝、竹、金、革的音质共性,富有陶瓷清透的音色个性。1991年又研制出“薄型瓷编磬”,并通过了省科委的鉴定。1999年8月,在原有“瓷瓯”、“瓷磬”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研制出瓷笛、瓷箫、瓷埙、瓷管钟、瓷编钟、瓷长鼓、瓷唢呐、瓷二胡等(如图4、图5、图6),初步形成了一套瓷系列乐器,并成立了世界上独家瓷乐团。这套瓷乐器采用优质瓷土按专业乐器技术要求精制而成,演奏起来清新悦耳,美妙动听,是景德镇瓷器“声如磬”的集中体现,具有音质纯正优美,音域音量适中和音准校定后不受气温影响而稳定等特点,在世界上属首创。在1999年的昆明“世博会”上一亮相,就引起了轰动,使古朴的瓷乐走出了尘封的历史,走向了世界的舞台,并跨进了中国的民族乐坛。
    由此可见,陶瓷和乐器是分不开的,瓷乐是陶瓷文化史中的一朵奇葩,也是珍贵的历史遗产。它是陶瓷文化发展中一股轻盈鼓动的溪流,源源不断,推陈出新,它的发展推动着陶瓷文化的发展。大大小小的各式瓷器排列,犹如音乐中变化万千的长短节奏,记录着陶瓷艺术文化发展史的每一个篇章。陶瓷从实用性逐渐转向欣赏性到娱乐性,这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进步的体现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制瓷工艺越来越完善,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经过陶瓷设计艺术家和音乐家的努力,会有更多的陶瓷乐器诞生。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把陶瓷乐器推上又一个顶峰!
参  考  文  献
[1)中国陶瓷史.中国硅酸研究会编.文物出版社.1997.6
[21李浴.中国美术史纲.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9
[31傅振伦.景德镇陶录.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2
[41王健李长海.浅谈我国古代的陶瓷乐器.陶瓷科学与艺术.2002.5
[51曹新民.话说陶瓷.奇瓷神韵.陶瓷研究.2003.4
[61熊寥.中国陶瓷美术史.紫禁城出版社.1993.8
[7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东方出版中心.1985.1
[8]王光祈.中国音乐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本站资源在任何第三方被公布或引用,但没有履行上述义务,本站将依法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追究侵权责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