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收藏精品“领袖专用瓷” | |
借全国艺术瓷器巡回展之际,本报记者走访了当年参与“7501”工程的创作人员,了解到关于“7501”红色官窑瓷背后的故事。“文革”期间,为毛主席特制的生活用瓷—代号为“7501”工程,又叫“毛瓷”,或“现代红色官窑瓷”。这批精品瓷器以大明正德(1506年—1521年)官窑瓷器为蓝本,采用半薄胎,高白釉新工艺,代表了中国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其精湛的工艺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由于存世极少,所以备受海内外收藏界的关注。此次推荐的“釉下水点桃花、梅花”系列产品是从毛主席诗句“桃花源里可耕田”中汲取的创作灵感。毛主席十分喜爱桃花,众所周知,欲在瓷器中烧制出淡雅的桃红色十分不易。如此珍品将会以它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成为民间收藏家们争相角逐的重点目标,在民间收藏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但“7501”创作背后的故事恐怕更是鲜为人知的。 1974年,正值文化大革命后期,毛主席的个人威信已达巅峰,中央办公厅想为毛泽东主席订烧专用瓷。于是受命于当时的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秘密到中国主要产瓷区江西、山东、湖南传达指令,明确要求以最快的速度为当时年届80高龄的毛主席研制一套办公、生活用瓷。质量必须能代表当今中国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且要超越历代官窑御瓷。 在毛主席不满意湖南提交的“红辣椒”系列设计的情况下,当时驻地在江西景德镇的“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研究所”接手了设计任务。考虑到主席政务繁忙,食无定时,为便于保温、保洁,主席专用的饭碗、汤盆、菜盘均加配盖子。为了确保主席的健康,用釉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此方案确定后,经当时中央各级领导审阅最后让主席批准。 1975年中央正式下达了任务。由于此项工作是当年的头等大事,所以取名为“7501”工程。由于这是一项“神圣”的政治任务,参与此项工程的人员都经过严格政审。窑场四周设立岗哨,未经工程指挥部批准一律不得入内。从选料到成型,从配釉到彩绘,以至烧结。包装大部分工序都是靠手工完成并有公安人员在一旁监视,以确保产品安全。制作前首先要从数十吨上好的原料中,人工手选出两吨精选料,当时人手不够,工程指挥部又调来了数百名“红卫兵”加入选料工作。参加者固然有荣誉感,但工作辛苦,而且有风险。他们经常连续多日不得休息,不能回家。万一出了纰漏,就会被上纲上线划为“政治问题”。有趣的是,尽管参与此工程的人才选拔标准有出身清白一条,但其中不少却是为清宣统烧过“宣统瓷”的“珠山八友”的后代,这在当时的政审中居然轻松过关。 我们采访一位当年直接参与制作的人士称:要在瓷器中烧制出淡雅的桃红十分不易,烧制桃红需要一种称之为“金红”的颜料。“金红”颜料只能耐1200摄氏度的高温,为此又组织专家对其配方进行反复调整,终于在1400摄氏度高温下烧成。正式烧制从5月25日至8月31日,所里集中了王锡良、张松茂、戴荣华、刘平等40多位陶艺界的泰斗精心制作,终于从上万件胚品中成功烧制出“7501”瓷器3000余件。整套瓷器风格典雅、端庄、稳重,具有浓重的民族特色,坚硬洁白的瓷胎,自然生动的绘画,鲜艳夺目的色泽,通透饱满的形状,线条流畅优雅,在光线照射下如冰雕玉刻般晶莹剔透,实为前所未有的瓷中精品。此外还增加了历代官窑所未烧制过的文具、大痰盂等。选送了300件送进了中南海,余下了按规定就地销毁。由于某种原因,这一指令并未被完全执行。“7501”用瓷被秘密封存入库。 直到1980年春节前夕,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将封存五年之久的大部分“7501”用瓷作为福利不成套的发给全所职工,致使“7501”用瓷从此流散民间。 据这位工程参与者说:由于当时完全按官窑要求不惜工本制作,加上景德镇瓷土原料的枯竭,“7501”毛瓷可称得上是绝世佳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