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革’收藏品中,近几年,景德镇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和湖南醴陵群力瓷厂分别于1975年和1974年生产的主席用瓷成为收藏界投资热点。主席用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价格一涨再涨,拍卖纪录频频刷新。‘红色官窑’,魅力无限。
从1958年起至1974年止,湖南醴陵窑多次为毛泽东制作生活专用瓷,包括食具、茶具、文具、烟灰缸、牙盒等。由于种种原因,散落于民间的毛泽东用瓷非常稀少。直到1997年广州嘉德拍卖会上毛泽东用瓷才首次公开露面。当时作为拍品的红月季花碗尚有釉裂,但因收藏价值高而大受藏家追捧,最终以8.8万元成交。1974年初,湖南、江西、山东等历史上三大名窑被要求为毛泽东主席特制一套生活用瓷,瓷器定名为‘主席用瓷’或‘中南海用瓷’。历经艰辛,湖南、江西先后完成任务。湖南醴陵主席用瓷称其为‘丰泽园瓷’。景德镇主席用瓷称其为‘7501瓷’。
民间流传数量稀少
湖南醴陵主席用瓷,主要是釉下双面五彩花卉薄胎碗,晶莹剔透,似玉泥嫩肌般温润可人,红月季、红芙蓉、红秋菊、红腊梅四种纹饰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当时共烧制成品逾2万件,有关部门从中精选了12厘米瓷器40套上乘佳品带走。因为月季花又名月月红,象征全国山河一片红。据了解,醴陵主席用瓷绝大部分收藏于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南海丰泽园等处,流落于民间的不足200件,这也是藏界珍若拱璧的原因之一。景德镇主席用瓷,当时烧制22窑,入窑14103件,成品4200余件,然后从中挑选出两套,每套138件,晶莹剔透,洁白如玉。据说每套包括:9-15厘米盖碗48件;15-30厘米盖盘(又称和合器)40件;1号和2号茶杯各10件;调羹10只;醋壶、酱油壶、胡椒筒、牙签筒、香烟筒、烟灰缸、饭锅、品锅、大汤勺、茶叶罐各一件,然后派专人护送进中南海。余下产品按上级部门的指令要全部就地销毁,但陶研所当时只销毁了一小部分瓷器,其中大部分是碗盖。此后又拿出一部分陈列在该所贵宾室的珍品柜中,其他均封存入库。1982年春节前夕,研究所将封存的部分‘7501’连同其他库存产品一起当做福利分发给了本所职工,其中也包括试验时留下的釉上彩‘水点桃花’,从而流落到社会上并被收购。主席用瓷,生气盎然,枝叶疏密有致,花朵大小各异,着色有轻有重,胎细釉润,明快老练,颇具大家风范,当是中国20世纪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投资收藏主席用瓷一定要注意防止赝品,这些赝品大多为小窑厂烧制,艳而俗,品质偏低。但湖南醴陵主席用瓷因有原设计人员参与,仿制水平较高,与真品相比,胎质软,釉质干燥发白,但仍具有很大的蒙蔽性,一定要当心。
政治任务造就
的瓷中精品
1975年,中央办公厅考虑毛泽东年事已高,吃饭咀嚼很慢,又由中南海丰泽园搬到游泳池住,厨房离用餐的地方有一段距离,常常出现饭菜送来了,不能当时用餐,把饭菜放凉了的情况。所以,为毛泽东制作既保温、防尘,又实用美观的优质餐具的工作就提上了议事日程。1975年4月,中央办公厅向江西省委下达任务,要求原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在3个月内完成毛泽东用瓷的研制任务。这次研制的产品称7501瓷。省委拨给制作经费人民币35000元,同时安排抚州地委提供10吨特好的制瓷原料。7501瓷的外形装饰是高级工艺美术师李雨苍按照上级要求设计完成的。这套瓷器的外饰在风格上力求简洁、典雅、端庄,线条流畅优雅,器形饱满,古朴大方,。7501瓷是全手工制作,造型统一。其特点是传统、饱满,加工精细到位。器物上装饰的‘翠竹红梅’构图别致。花头的正、侧有度,花苞分布得体。整个画面的造型是由老艺术家黄海云、舒松水勾勒,姿态各异,形态生动。花头、叶子的混水是出自老釉下装饰艺术人员之手,用色浓淡转折相宜,前后有空间感。枝杆用色老嫩有度,花丝、花蕊错落有致,整个画面素洁、高雅。1975年8月31日,7501瓷制作完毕,釉下装饰组的人员当即解散。1977年有76人调离了轻工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故以后生产的瓷器及7801瓷均由别的单位人员制作。由于制作的人员不同,手法有差异,整个画面感觉也有差别。(作者张福平为当年‘7501’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