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月,一个有关景德镇的消息震动业界。消息说,经过两年多的改造,“瓷”生产线重现当年风采。“瓷”是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的指示,专门为毛泽东主席设计的一套生活用瓷,由于它的保密性,曾被列为年的第一号任务,取工程代号为“”。这批集中了景德镇多位陶瓷艺术家设计研制的日用瓷,如今已被众多收藏家争相追逐,陶瓷界人士私底下甚至称其为“现代官窑”。近日,记者走访了当时参与研制的艺术家,从他们的回忆中挖掘出“瓷”的那段神秘历史。
重修生产线保留“7501瓷”那段历史
今年4月,代表着中国陶瓷研究最高水平的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在投资200万元后,历经2年多时间的改造,终于将备受收藏界关注的“7501瓷”生产线恢复,并且将当年的窑炉、生产车间修旧如旧,甚至连烟囱也被依原样修复。该所所长占启安自豪地称,这样做不是为了去仿制“7501瓷”,而是想保留一段历史,展现景德镇传统的瓷器文脉,告知世界,景德镇有着不可撼动的瓷都地位。
在瓷都景德镇分别有轻工部、江西省和景德镇市三家陶瓷研究所,当年,为主席用瓷的研制生产“7501瓷”的重任是怎样落到了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的呢?占启安告诉记者,1975年初,时任景德镇市委副书记李可时和省公安厅副厅长黄庆荣来到研究所,谨慎而神秘地交办了一项特殊的政治任务,这就是事后人们才知道的为毛泽东主席研制生产日用瓷的工作。
时任研究所副所长的杨火印还清楚地记得黄庆荣在向他们布置任务时说的话:“这次保密的任务,是为我国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研制生产一批生活用瓷,至于是为谁生产,则属于机密不许过问。”
10吨优质高岭土确保“7501瓷”的品质
“7501瓷”由于它的保密性,曾被列为1975年的第一号任务,因而取代号为“7501瓷”。为了保密,在这一政治任务完成后,研究所不仅没有对该任务做项目研制报告,甚至在年度工作总结中,也对该任务只字未提,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外界对此任务一概不知。
杨火印说,接受“7501瓷”的研制生产任务后,大家一致认为“7501瓷”应该走“白如玉”的高白釉工艺路线,这样可以给其一种高雅纯洁之感。杨火印告诉记者,高岭土是制造瓷胎的重要原料之一,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瓷器的质量。因此,研制生产“7501瓷”必须先解决高档高岭土的来源。
江西省委很快就从抚州调来10吨上好的优质高岭土。这种高岭土早在1955年,就因为其可烧制高档瓷器,而被当地村民开采。上世纪60年代已经开采过半,“7501瓷”研制生产时,省委从接近枯竭的矿储备中,紧急调运来10吨优质高岭土。优质高岭土送到研究所后,技术人员立即投入到坯釉的制作中,所有坯料在实际球磨60小时后,再经三次180目筛,三次除铁后,再成腐15天,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增强可塑性,使得成型后的坯料不易开裂报废。有了这些优质的原料,就保证了“7501瓷”素胎洁白如玉的品质。
从毛泽东诗词里找花面
洁白的瓷坯上,又该绘制什么样的花面呢?根据高白釉工艺路线,研究所工艺师们在提出多套设计方案后,最终决定采用我国著名陶瓷艺术家刘雨芩创造的“水点粉彩”装饰技法。此技法创作的作品具有清新雅丽的艺术效果,国家外交和驻外使馆用瓷也多采用此法装饰。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刘平是刘雨岑之子,“7501瓷”釉上“水点桃花”系列就是他设计的花面。
刘平透露,当时这个任务首先是落在湖南,没有提花面要求,只是说毛主席喜欢偏暖色调,湖南就做了一批辣椒、番茄花面的餐具,毛主席认为俗了点。1975年,中央办公厅向江西省委下达任务,要求原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在3个月内完成毛泽东用瓷。任务下达后,省委拨给制作经费计人民币3.5万元。
景德镇组织了包括王锡良、汪桂英、刘平在内的40多位顶尖高手,突击研制设计,由他们分别设计器型、花面。刘平说:“因为设计时间紧,大家都要设计,从毛主席的诗词里找灵感,梅花源自《卜算子·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桃花则来自《七律·登庐山》的‘桃花源里可耕田’。设计图纸全部拿到省里,再送到主席那里审,最后决定是梅花和桃花。”
完不成任务要军法从事
一位参与“7501瓷”研制的技术人员回忆,在成型师傅夜以继日地赶制下,很快就完成了一定数量的瓷坯送到烧炼车间。但是,“7501瓷”的烧成温度在1390℃~1400℃之间,高低都不成器,当窑内温度达到这个温度后,一旦加煤时有冷风吹入炉中,就容易“倒窑”。看着一窑的瓷器毁于一旦,技术人员心理压力特别大。而且,釉下彩的屡次试验中,釉下红色在1400℃窑温时就开始出现龟裂,为此还差点处分人。整个所里压力重重,相关人员只好来到南昌,向黄庆荣请求再延长一些时间交货。
杨火印说,他和研究所罗慧蓉副所长一起向黄庆荣汇报时,黄庆荣只同意延长20天,并表示,如果完不成任务就要军法从事。所幸在全所的努力下,总算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了任务。回忆起研制生产“7501瓷”的那段日子,杨火印认为很有必要澄清一个事实,那就是有些媒体报道过的生产“7501瓷”时有解放军守在研究所,由军代表实施军管的说法纯属误传。
实际生产4200余件成品
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自1975年初受命研制“7501瓷”,至当年8月底,共烧制了22窑产品,实际成品4200余件,包括两种花面的釉下红梅、釉上水点红梅、釉上水点桃花、釉下对画芙蓉花与竹叶等5个花面,共34个品种;其配套方式极为特殊,釉下红梅专用瓷5组合为一套,计92头,其中一组47头餐具、1组13头餐具附件、1组13头书房用具、1组13头茶具、1组6头观赏器。其式样简洁、典雅、端庄、稳重,线条流畅优雅。
杨火印说,当年精挑细拣出了最好的10套精品分装成10个箱子,当年9月分配给北京中南海4箱、湖南省警卫接待处2箱、江西“828”3箱和相关人员1箱。之后,他要求留下的残次品瓷器全部打碎,同时销毁设计图纸。因研究所罗慧蓉副所长向他请求将剩下的部分“7501瓷”留在该所作科研用,并还提出保留一套图纸。因此,余下的“7501瓷”得以保留下来,暂时存放在研究所。
1978年,黄庆荣再次来到研究所时,提出希望研究所为华国锋同志制作一批专用瓷后,研究所才将库存的“7501瓷”作为华国锋专用瓷,补缺同时,再增加一些新东西。因此,在接受任务的3个月内,就将需要的华国锋专用瓷生产任务完成。后来,许多不知情的人将华国锋的专用瓷称为“7801瓷”,其实,品质上“7801瓷”就是“7501瓷”,仅仅是补充了两样新的瓷品。
收藏界热捧的“黑马”
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所长占启安介绍,1978年底,除了留下少量瓷器放在研究所陈列外,所里决定将大部分剩下的“7501瓷”作为职工春节福利分给大家做纪念。近300名正式职工按抽签的方式各领一份,每份大约10件左右,其中,有的是白胎素瓷。由此,“7501瓷”开始从封存的状态流向民间。
景德镇精益斋陶瓷博物馆创始人孔发龙告诉记者,1987年,因为他与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戴荣华的亲属关系,常出入于戴荣华工作的研究所,耳闻了该所为主席专门制作了一批瓷器之事。他认定“7501瓷”就是现代官窑器中的御用瓷,于是他开始收购这批瓷器。
孔发龙称,目前,他收藏的“7501瓷”数量达到数百件之多,此前,曾有上海一家外企的老总在看到他的收藏后,出价几千万元要全部买走,但他想“7501瓷”是江西的应该留在江西,留在景德镇。所以,他斥资筹建了博物馆,将“7501瓷”对外展出,就是要让人们更多地了解景德镇瓷器的千年文化,让“7501瓷”展现她特有的魅力。
■文/记者徐彬 童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