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德镇,对大多数瓷业工人来说,1995年开始改制的“十大瓷厂”时至今日依然是一个频繁出现的热门词汇,在他们的心里,“十大瓷厂”代表着景德镇瓷业最辉煌的一段历史。那么,“十大瓷厂”到底是哪些瓷厂,它们曾经有过怎样的辉煌,现状况如何呢?近日,本刊对此进行了调查。
瓷器记者:青娈
在景德镇瓷业工人的印象里,“十大瓷厂”是指建国瓷厂,人民瓷厂、艺术瓷厂、东风瓷厂、景兴瓷厂、光明瓷厂,红星瓷厂、红旗瓷厂、宇宙瓷厂、为民瓷厂,因为这些瓷厂部是国营大瓷厂。
不过,在杨国璋看来,“十大瓷厂”还有更宽泛的意义。
今年已经90岁的杨国璋曾经担任过景德镇市陶瓷工业生产合作社的主要领导,1958年起在建国瓷厂当了6年厂长.1964年开始担任红光瓷厂的厂长,“景德镇是1949年4月份解放的.8月份就开始筹建建国瓷厂,因此建国瓷厂是当时最早的国营瓷厂。我去红光瓷厂任职的时候,红光瓷厂还是叫陶瓷合作工厂。”11月17日上午,杨国璋提起“十大瓷厂”仍记忆犹新。
在杨国璋的记忆里,景德镇“十大瓷厂”包括建国瓷厂、人民瓷厂、东风瓷厂、艺术瓷厂、红旗瓷厂、光明瓷厂、景兴瓷厂、宇宙瓷厂和为民瓷厂。“当时雕塑瓷厂、红光瓷厂、曙光瓷厂都没算进去,是因为这三个厂属于大集体,但这三个厂也是历来就有的。”杨国璋还说,“虽然红光瓷厂是从红星瓷厂划出来的,但是职工人数有3000多人,远远超过了红星瓷厂。”
据杨国璋介绍,雕塑瓷厂,红光瓷厂、曙光瓷厂原本属于国营瓷厂,雕塑瓷厂是艺术瓷厂的彩绘车间,红光瓷厂原名叫红星二厂,曙光瓷厂则是由市陶瓷工业局试验组和红星瓷厂、艺术瓷厂的两个车间联合组建的。
杨国璋认为,这三个瓷厂的“变身”与昌江大桥密不可分。据他介绍,1958年,景德镇市委市政府修建昌江大桥,向币手工业管理局借了84万元,“当时国营瓷厂的税都要上交,而手工业管理局主要管集体单位,不用上交税,所以有钱。”杨国璋说。后来,市委市政府为了“还账”,便将雕塑瓷厂、红光瓷厂和曙光瓷厂抵给了市手工业管理局,因此这三家瓷厂由国营转为大集体性质,“当时谈好工人的劳保福利不变,所以工人们也没有意见。” 因此,在杨国璋看来,“十大瓷厂”应该由Ⅱ3家大瓷厂组成。事实上,不少景德镇人也习惯于将红光瓷厂、雕塑瓷厂列入
“十大瓷厂”的范畴。然而,这些都只是坊间说法。
1991年出版的《当代中国的江西》对“十大瓷厂”提供了官方说法。 ·
《当代中国的江西》中提到,“十大瓷厂”都是由私营小作坊改造而成的国营大企业,“这一年(1953年)成立景德镇陶瓷生产管理局(一九五六年改为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有步骤地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走合作化道路。一九五四年,瓷业合作社发展到64个,入社人数达5700多人。1955年对瓷业手工业合作社进行合并,同时实行对私营企业的公私合营。到1956年,全市组成19个公私合营瓷厂、16个瓷器工艺合作社和Ⅱ5个画瓷工艺合作社。入社人数占全市手工业人数的97.9%,所有私营企业全部实现公私合营。1958年,各瓷厂和各瓷业合作社进一步合并,组成9个大型的地方国营日用瓷厂,加上1950年4月建立的国营建国瓷厂,称为十大瓷厂。” 根据这一线索,建国瓷厂、人民瓷厂、艺术瓷厂,东风瓷厂、景兴瓷厂、光明瓷厂、红星瓷厂、红旗瓷厂、宇宙瓷厂、为民瓷厂是真正意义上的“十大瓷厂”。
而1985年出版的景德镇陶瓷工业年鉴表明,景德镇的国营瓷厂除了“十大瓷厂”外,还包括1965年从人民瓷厂划出一部分组建而成的新华瓷厂,所以“十大瓷厂”到了后期,实际上是对这11家国营瓷厂的泛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