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中心
了了亭商城
陶艺词典
影视中心
拍卖指数
网站首页
艺术文章中心
瓷器款识图库
藏品鉴证实录
陶瓷视频库
陶瓷拍卖指数
艺术家黄页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了了亭商城 】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陶瓷艺术研究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收藏真伪辨析
收藏品市场·故事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了了亭谈收藏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景德镇陶瓷新闻
景德镇陶瓷市场信息
名家作品欣赏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其他
民国瓷
建国后
太少红狮
茶壶专篇
桃花美女图案篇
晚清-民国瓷瓶篇
笔筒、帽筒类
盘形、碗类
罐类
杂件类
彩绘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颜色釉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雕塑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其他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
十八画含十八画以上
大师电话黄页
教授电话黄页
高级工艺美术师电话黄页
陶瓷艺术家电话黄页
补充栏目
陶瓷300问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以上或其他
雕塑
青花
斗彩
粉彩
新彩
釉里红
颜色釉
古彩-五彩
综合装饰
现代陶艺
周国桢(教授)
戴荣华(国大师)
王恩怀(国大师)
汪桂英(国大师)
陆如(国大师)
吴锦华(国大师)
宁勤征(国大师)
郭文连(教授)
王安维(教授)
彭竞强(省大师)
袁世文(国大师)
戚培才(国大师)
戴玉梅(国大师)
程曲流(省大师,教授)
李一新(省大师)
王秋霞(省大师)
秦胜照(省大师)
李磊颖(副教授)
刘乐君(副教授)
刘翮天(国家级专家)
陈庆长(老艺术家)
杨杰 麻晓武(高工)
吴伟明(高工)
余劲松(龙盛轩茶具)
李云峰(高工)
胡达民(高工)
徐国明(高工)
汪雪媛 江葆华(高工)
赵坤(高工)
张万莲(高工)
曾静(陶瓷学院研究生)
陈齐招 夏奇奇(高工)
王静(院校老师)
李申盛(高工)
汪则东(高工)
蓝磬阁
王金泉
江龙(高工)
刘远长雕塑作品
网文转载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
陶瓷院校美术副教授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经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经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陶瓷艺术家
仿古陶瓷精品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保持登录状态
没有帐号?
点此注册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
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
艺术文章中心
>>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
民国瓷·珠山八友专辑
>>
正文内容
袁世文:传承的顶峰是创新
作者:瓷都晚报 朱星林
来源:
了了亭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14日
【
收藏
】
【
查看评论
】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更多
自幼由汪小亭、邹国钧、王云泉、父亲袁林等引上艺术道路,受汪派传人及“雪景大王”余文襄言传身教,回忆曾经的授业者,点点滴滴浮现眼前,仿佛就在昨天,袁世文一直心怀无限敬仰和感恩。
作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和汪派山水代表性传人,当袁世文的个人成就达到巅峰时,他说:“如果一味传承,也很难达到汪野亭、汪小亭那样的高度,我们也要创新。”这句话他也常对汪派后人说。
名家当了从艺引路人
袁世文生于1947年,虽然身处“陶瓷世家”,但是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好。家中兄弟五人,他排行老大,在传统观念中需要承担更多对家的责任。
“因为要养家,我父亲就说你别读书了,跟我们画陶瓷吧。其实那时我小学还没毕业,小学毕业时已经考上了景德镇一中,但是因为父亲这么说了,就没有去读。”最近,袁世文在自家工作室回忆自 己是如何走上艺术道路的。
袁世文的父亲袁林是“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的关门弟子,二人是亲舅侄关系。上世纪六十年代,袁世文开始正式学艺时,舅公汪野亭早已辞世,袁世文就跟着父亲、舅伯汪小亭和师伯邹国钧学习瓷艺山水。当时他们都已成名。
“家境困难,父亲让我学,而且我恰好有这样的兴趣,还有人指点我,所以不 论当时还是现在看来,我画瓷器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袁世文虽年幼,但他已经深深感受到名家艺术功力的深厚。
袁世文说,“小亭的山水非常老辣,内涵丰富,意境深远,有他父亲的影子,功夫非常深,我当时已经感觉到他的作品非常好”。他对汪小亭手把手、一点一滴教他,印象十分深刻,“他说,石头的线条应该画挺一些”。
与大师相处的快乐时光
青少年时期,袁世文的学习氛围非常好,受汪小亭、邹国钧、王云泉悉心指点,父亲言传身教,还有多位可亲的大师点拨教化。
“当时王步就住在我家隔壁,画雪景著名的余文襄住在同一条弄子里,耳濡目染的都是绘画方面的东西。”袁世文记得,每当夏天天热时,他总是跟着王步、余文襄到莲花塘散步、乘凉,“王步和余文襄几乎天天晚上都到莲花塘聊天”。
在与他们的相处中,袁世文如饥似渴地了解着陶瓷绘画技巧和知识,也对身边的名家和大师生出无限景仰。
“你在地上滚一下,我就送一点小东西给你。”在袁世文印象里,他到王步家里玩,王步经常对自己这么说。当时王步已经六十多岁,但是做人毫无拘束、和蔼可亲,袁世文也把他“当神一样”看待,王步叫他在地板上打个滚,他真的会照做。不过回家后跟父亲说起,他会被父亲袁林责骂。
因为觉得“这孩子勤奋,画得很不错”,王步经常主动到袁世文家里指点他,而袁林也十分高兴余文襄教自己的儿子。
痛“失”艺术上的恩人
在袁世文眼里,汪小亭性格比较孤傲和古板,但待人真诚,非常注重家乡观念和亲情。他认为这与汪小亭的遭遇有关。
“解放前,舅公给他在乐平买了一个镇长的官职,但是后来很快就解放了,结果他被戴上了‘四类分子’的帽子,这对他艺术生涯打击影响很大。我个人认为,汪小亭不比他父亲差。现在拍卖市场上,他的作品和‘珠山八友’不相上下了。”袁世文说。
随后而来的“文革”中,袁世文的授业恩人受到牵连,正是艺术创作的巅峰,他们却被剥夺了创作的权利,跟着汪小亭的学习被迫中断。汪小亭是他上世纪六十年代主要的授业者。后期,姑母汪桂英在艺术理论方面给予了他细心指导。
因为家里“成分不好”,有一个舅舅在台湾、汪小亭也是所谓的“五类分子”,袁世文不能参加招工,也不能顶替进艺术瓷厂工作。甚至连跟着父亲到厂里,站在他身边学习也是被禁止的。
随着阶级斗争白热化,汪小亭被下放农场劳动,并在1970年逝去。1970年 代中期,余文襄同样被下放农场劳动,失去了创作自由。
离开城市前,余文襄特意找到袁世文,把一套三条屏的雪景小屏风送给了他,并交代他说:“我现在要去农场了,教不了你,你就拿着这个,照这个临摹。”袁世文说,这是连余文襄的其他弟子都没有享受到的“待遇”。
“他是把我扶上马,还送一程的恩师。他送我的东西我一直保留着,经常把这些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对余文襄,袁世文永远怀着感恩。
再忙也从未放弃创作
“文革”中,袁世文进入珠山区跃进瓷厂,成了厂里一名技术人员,为厂里搞出图、设计。
他先后担任车间主任,生产劳工科长,1983年升任厂长。这相当于从政了,还有时间自己创作吗?对瓷画山水的着迷,即使在曾经的引路人不在身边时,也从未间断。他只能靠自学,而且坚持了下来。
他每天晚上看完《新闻联播》就开始画,从晚上七点半一直到凌晨两点,“孩子都睡了一觉起床上厕所,还发现我在画。要是第二天要出差,我就画一个通宵,第二天在车上睡觉”。
他现在的勤奋一如之前—— —“原来一周只有星期天放假时,我没休息过星期天,也不知道什么是节假日。现在也一样,要么在画,要么在写生”。他说,这是因为对绘画有了感情,痴迷,放不下笔。
作为汪派山水传人成就突出的名家
对儿子和汪派其他年轻人,袁世文倾力帮助和教导,他说这是传承。但他同样注重创新,父亲袁林常对他说“勤有功,戏无益”,汪野亭曾说“名师都有三担稿”,因此袁世文涉猎广泛,认识“书是稿,名人字画是稿,山水写生也是稿”。
“齐白石说‘学我者生,像我者死’,所以我也在变,不能不变。如果一味传承汪派山水技法,很难达到汪野亭、汪小亭那样的高度。”袁世文说,“要在吸收利用的基础上创新,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样。”
上一篇:
创新发展中的汪派传人-汪野亭
下一篇:
袁智勇:做大树上的一抹新绿
最新图文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