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陶瓷美术家、书画家、陶瓷美术教育家于一身的余翰青,从事陶瓷艺术教育、创作60多年,在瓷都景德镇、海内外业界、收藏界久负盛名。他画理渊博、功力深厚、具有很全面的艺术素养。他的作品备受推崇,一直以来是国内及港澳台、东南亚藏家和陶瓷艺术爱好者搜寻求购的重点。
余老名达,字翰青,别号爱墨山人、传芳居士,又号清平画室主人,晚年署拙翁。生于1904年,卒于1987 年,江西乐平人。他自幼功读诗书,喜爱画鸦。因家贫来景德镇从事陶瓷美术研究。专攻花卉、翎毛、鱼虫、瓜果,兼画山水、人物、博古、走兽。他不仅对于诗文、书法、金石悉心研究,能融诗、书、画、印为一体,在纸上作画风格独特,求者盈门;更能在陶瓷上自画、自填、自理图案边脚,自题自书,独立完成一件完整的陶瓷美术作品。这在分工细致的景德镇陶瓷界尤其难能可贵,也成就了他不趋炎附势、我行我素的清高秉性。余翰青博深的造诣与“珠山八友”齐名,而与这些名家不同的是,他还具有较深的文化功底和传授技巧,这也使他成为景德镇陶瓷学院初创人之一,并且是五六十年代仅有的几位副教授之一。他1959年被景德镇市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省、市文联委员、景德镇书画院顾问、市文物管理局鉴定委员。
余翰青一生勤奋笔耕,他的创作注重观察体验生活和自然,他经常折草养枝,栽花捉蝶,陈列案头细细揣摸,笼养鸽子细加观察。他早期的作品工整典雅,以精细缜密著称,线条细如发丝,洗染花头明朗洁净、设色幽雅,形象逼真。特别是戳骨洗染法更胜一筹。从他创作的《残篇断简》、《八鸽图》、《群鸽》、《鹰》、《白头》等瓷画即可窥见一斑。由于他的作品充满了现实生活气息和诗情韵味,用笔简练、景法奇特,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享受。其中有大件瓶《百鸽之春》、《枇杷》、《暖春图》、《松鹰》、《牡丹孔雀》等。北京老古董丛书《民国瓷器》中这样介绍:“余翰青先生为景德镇绘瓷名家,30年代即享有盛名。如《暖春图》瓷版画,在传统绘画题材中,不乏描写春天、春光的好手,但似余翰青先生从如此角度进行绘画的并不多见。一枝树干从中向上伸展,茂叶繁枝中嗷嗷待哺的场景栩栩如生,预示春天是生命勃发的季节。”1946年,余翰青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在一把梨形茶壶上绘了一枝颇具书写意趣的苍劲红梅,梅以写意彰显俊俏,梅蕊以淡墨勾勒,红梅、青梅枝繁花茂给人以迎风扑朔之美。盖面四周写有“可以清心”四墨书。壶嘴连接壶身处有扁形模印阳文繁体双面印,分别为“胜利”二字,壶背有“茶径琴韵书声”六字行书并有干支纪年款,壶上书法秀雅流畅,壶底有菱形印款依稀可辨余翰青等汉字,典雅、含蓄、古朴、灵秀、俊逸。有媒体称,“此壶集名人、名画、纪念为一体,甚为难得。”
新中国成立后,余翰青一面任教,一面创作,他创作了不少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诗情画意,笔简意繁,很有影响的精品力作,如《育雏》冬瓜花瓶,描绘了苍翠葱笼的古柏。树上白头鸟正口含昆虫远道送食巢边,一群待哺的小雏兴奋地张口争食,神态可爱,生机盎然,富有浓厚的人情味,给人以无限启迪;他创作的《益寿年丰》大型瓷板画,以松、竹、梅岁寒三友为主,以“四季长春”为辅,缀以盘架鲜果,寓意深长;又如《三多福寿》,以仙桃、佛手、石榴,表达了作者祝人们健康长寿的良好愿望,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受到了陶瓷艺术界的赞誉。余翰青晚年的作品,题材更加广泛,意境越发深邃,笔墨纵横、奇群、老辣古拙,苍劲有力,画风奇崛沉雄含蓄而不含糊,凝重而不凝滞,充满艺术生命力。如誉满画坛的《枇杷》、《牡丹》、《寿桃》等作品深为人们喜爱,求者不绝于门。1986年在香港举办的“景德镇陶瓷名作展”中,余翰青参展八件珍品在港引起轰动,创汇百万多元,各媒体纷纷撰文盛赞其“功力深厚,画风卓越,几十年的珍品尤其难得,堪称国宝。”余翰青为培养和造就陶瓷美术人才竭尽心血。在陶院任教期间,他为培养波兰、捷克、越南留学生、增进各国友好,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可谓“天涯桃李、硕果累累”。经他亲自指导严格教育的学生,有的已成为教授,有的成为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有的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
余翰青生平及艺术成就曾载入《中国美术全集》、《景德镇陶瓷艺术》、《中国当代美术家辞典》、《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瓷艺与瓷画》、《民国陶瓷》、《中国瓷器鉴定与欣赏》、等辞书画册。著有《花鸟画技法》、《教案札记》等论文,并参与编撰出版《陶瓷彩绘》一书。“画贵乎有法、亦贵无法、先之以规矩、继之以神明”,这是余翰青对画风、画理的毕生总结。倘若这也是影响从业人员师法传统又不吝传统的必由之路,而余翰青从不肯以草率之作示人的严谨创作态度,但愿也能给当前浮燥的陶瓷艺术品市场有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