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瓷器款识 | 藏品鉴证实录 | 影视中心 | 景德镇陶瓷拍卖指数 | 瓷业纪实 |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 艺术家电话黄页 | 网站导航 | 购买名作请进入了了亭名瓷精品商城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淘宝店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 民国瓷·珠山八友专辑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图文]“胡德丰”瓷行的往事         ★★★ 【字体:
“胡德丰”瓷行的往事

作者:张钧和   文章出处:瓷器   更新时间:2010-4-23 20:30:19 
 



讲述者胡怀陵

去福建永定的旅游人,大多都是冲着那里的土楼。
一座土楼,一个封闭的世界,大门一关,里面的十几户或几十户人家共同生活在一圈屋檐下,自然,一座土楼也就成就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史。在清朝中末期到抗战初期,景德镇也曾有过这样一个家族,他们族居在同一圈屋檐下,只不过不是土楼,而是青砖绿瓦的徽式建筑群组成的深深庭院。
在过路人的眼里,庭院充满着神秘,而当跨进院门,却无不感叹,里面别有洞天,尤其是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人和事。这个庭院的主人是曾经在景德镇显赫一时的胡姓家族,与上街“黄春发”瓷行并称为景德镇最著名的两大瓷行的“胡德丰”就在此处,人称胡家行。胡家行后人、景德镇陶瓷学院创始人之一、今年83岁的胡怀陵讲述这些的时候,“胡德丰”瓷行已经尘封了70多年……
我们是通过胡怀陵片段式的讲述,来拼贴“胡德丰”那段消逝了的历史。
《瓷器》记者 张钧和 文/图    

明经胡

胡怀陵的祖上很早就从安徽绩溪搬到景德镇经营陶瓷,具体时间已经无法考证,大约是在清朝嘉庆与道光年间,算到现在大概有两百年的历史。还是很小的时候,胡怀陵曾经看过家族里修谱,上面有些关于他祖上迁徙的文字记载,但因太小,没有留意这些事,只知道那时的场景确实热闹。
“胡德丰”瓷行是胡怀陵家族第一代迁到景德镇的先祖创办的。至于“胡德丰”名字的来历,有两种猜测。一是以瓷行的创办者名字命名,二是取吉祥之意,“胡”为姓氏,“德”为经营宗旨,“丰”则寓意生意兴隆。因时代久远,这都是猜测而已。
胡氏在祖籍地安徽绩溪,是有名望的大姓,以官、商为巨,也是徽商的重要组成力量之一。胡怀陵说,也许是继承了徽商的经商精髓,“胡德丰”瓷行的历代经营者都善于经营,使得瓷行经久不衰,稳步发展成为景德镇瓷行的翘楚,直到1938年,“胡德丰”瓷行被飞机投弹炸毁。
说到自己的姓氏,胡怀陵说,自己所姓的“胡”,民间称为“假胡”,这些是他成年后,听说或是从地方志书里面得知的。原来,他的祖先在绩溪时,属明经胡,是后唐同光三年明经科进士胡昌翼的后人。
胡昌翼,字宏远,号眉轩,是婺源考水人,至今他的坟墓依旧保存完好于考水,并成为该地有名的景点之一。关于他的身世,也颇为传奇。婺源考水人胡三原是唐昭宗李晔的侍卫,因发生朱温叛乱,唐昭宗担心自己后子孙性命难保,于是,危难之际,将尚在襁褓中的儿子交给胡三。胡三带着皇子隐姓埋名于婺源,让皇子跟自己姓胡,把其养大成人,这便是胡昌翼,后中明经科进士,后人遂以“明经”冠其姓氏。
这一支胡姓称为“李改胡”,民间谓“假胡”,在绩溪及其他各县民间(老徽州)的假胡后代,均遵循着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即“胡李不通婚”。地方志记载,胡昌翼生有三个儿子,长子胡延政,任绩溪令,迁居绩溪湖里,因名“明经胡”即李改胡。
胡氏的先人从婺源迁到安徽,又从安徽迁到与婺源一山之隔的景德镇,经营瓷器,安居乐业。胡怀陵说他家的族谱上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很遗憾,他这一家族随着“胡德丰”瓷行的衰败散居后,族谱已经下落不明了。不然,关于“胡德丰”瓷号的发展和其发展相关联的人物就比较清晰了。

大瓷商

正是上述原因,“胡德丰”的发展关键人物,胡怀陵只记住了清末民初胡德丰的掌门人胡云甫,但胡怀陵并没有见过他,而是从父母的讲述中知道他在景德镇是个风云人物。胡怀陵出生的时候,他已经去世了。
胡云甫是胡怀陵的堂祖父,他的一支掌管着胡氏族产,并经营着“胡德丰”瓷行。
经过几代人的经营与积累,到胡云甫时代,胡氏的财势与声名,在景德镇已是鹊起,加上胡云甫既懂陶瓷制作,又善于陶瓷经营,所以“胡德丰”瓷行在其经营期间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成为镇上赫赫有名的大瓷商。
胡怀陵是这样解释瓷行的:瓷行为外地来景德镇采购瓷器的商人提供住宿,相当于现在的宾馆,但与宾馆不同的是,瓷行里有一定人数的伙计,按照瓷商的要求,到镇上各大窑户和作坊选购瓷器。同时,瓷行里也有一批陶瓷艺人专业从事创作。
胡德丰对伙计的业务要求非常严格,一般都能为瓷商选购到他们所满意的瓷器,因而获得外地瓷商的信任,形成了稳定的客户群,滚滚财源不断涌入胡家大院。抗战爆发后在景德镇崛起的“董原良”瓷行的老板,就曾是“胡德丰”瓷行的伙计。
胡氏其他支系的族人,大多也以从事陶瓷产业为主,有独立经营的,有做坯彩绘的,也有在外地开分号卖瓷器的,但他们所用的牌号也叫“胡德丰”,或称胡家行。
胡云甫接管“胡德丰”瓷行之前,搞过陶瓷彩绘。景德镇近代陶瓷名人录里,对胡云甫有简短的介绍,胡云甫属墨彩描金派,擅长画兰草。当然,胡云甫之所以名震陶瓷界,并不是其陶瓷艺术水平如何了得,而是其在经营瓷行期间对景德镇陶瓷的传播起到了巨大作用,为各大窑厂和陶瓷生产者搭建了一个销售平台,为买卖双方构建了一道畅通的桥梁。
正是这个原因,胡云甫成为了陶瓷生产者的座上宾,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十分吃得开。胡云甫家的钱财越聚越多,自然其在当时的社会地位也就越高,势力也就越大。胡怀陵说,当时,人们只要说和“胡德丰”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或者说给“胡德丰”送货之类的话,一般都不会被人欺负,更别说是“胡德丰”瓷行的伙计与亲属了。
胡怀陵就曾听父辈们讲过,晚清时期,凡是到浮梁当县令的官员,上任之前,都要先拜访胡云甫,不然,这个官就做得不安神,由此可见,胡云甫的社会影响力有多大。胡云甫去世后,他的儿子接管了“胡德丰”瓷行和家族公共财产,直到“胡德丰”瓷行被日军炸毁而走向没落。其后人,仍有人从事陶瓷行业。省工艺美术大师胡光震就是胡云甫的曾孙。

胡祖鹏

胡怀陵的父亲叫胡祖鹏,与胡云甫相比,他的名气要小些,但作为“胡德丰”瓷行组成部分的支系,胡祖鹏也是一个代表性人物,他生长在瓷业家庭,受家庭熏陶,长大后,一直从事者陶瓷创作与经营。
胡祖鹏的手艺是家传的。其父胡思本是粉墨描金的高手,后来年纪大了,他眼睛不行,就改行行医了。胡思本带过的徒弟在业界也颇有声名,其中以周强甫和吴良华名气最大,前者是粉墨描金兼古彩大师,后者以研究陶瓷史著称。胡祖鹏读过几年私塾,辍学后,便跟父亲学手艺。
在胡怀陵的记忆里,胡祖鹏身材高大,力气过人,性格温和,不太爱讲话,但他对陶瓷的专研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经营作风,让人敬佩,一直影响着胡怀陵。胡祖鹏是一位陶瓷艺术创作者,也是一位瓷商,在这两个领域里,都做得十分出色。
“我父亲十分热爱陶瓷,也能吃苦,尤其善于钻研,他研制过许多颜料配方,当时家里所使用的颜料与原料,都是父亲配制的,而更让人叫绝的是他做仿古瓷的技术。”在胡怀陵的居室里,谈起父亲,他的话语里始终充满着崇敬。
仿古瓷,关键程序是作旧,在当时及解放以后,惯用的作旧手法是用硝酸腐蚀成品瓷器,让其外观有种陈旧与历经岁月的沧桑感。胡祖鹏总觉得这种方式十分繁琐,他想打破这种惯式。胡祖鹏从原料配方着手,通过反复实验与试烧,他成功了,他通过对原材料处理,一次烧成,不用再行作旧,其所做的仿古瓷就能达到逼真的效果。“我不知道父亲的仿古瓷制作方法是否流传下来,但在当时,他的做法确实是一种创新。”胡怀陵说。
胡祖鹏的另一角色是瓷商。他以经营高档艺术瓷为主。在经营方面,他讲究诚信,要求极为严格,这一点,他的经营风格与胡云甫颇有几分相似,这大概就是胡氏家族的经营传统吧。当时,在胡祖鹏身边,聚集着一批著名的陶瓷艺人,如著名陶瓷雕塑家蔡寿生、蔡金台等,景德镇首批陶瓷美术家魏荣生也曾为他家画过瓷器。胡祖鹏做事行商,喜欢亲历亲为,无论是填色,还是烧炉,他都经常到现场,直到成品完好出炉。用胡怀陵的话讲,父亲吃的是心血饭。
在胡祖鹏的有效经营下,他家也聚集了许多财富,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胡德丰”瓷行衰弱后,胡祖鹏与人合伙在历尧做酒,但此时,他仍然心里牵挂着陶瓷,每与朋友相聚,喝酒必谈瓷器。这时的胡祖鹏日子过得并不如意,家境一落千丈,就连胡怀陵读书的费用,都靠哥哥和姐姐教书所得来支付。
1949年,胡祖鹏病逝,那年,他60多岁。

劫难

“胡德丰”瓷行的兴衰,是以1937年为界,此前百余年,“胡德丰”家道兴旺,生意兴隆,此后到全国解放,“胡德丰”瓷行销声匿迹,淡出了陶瓷发展的历史舞台。文前曾多次提到“胡德丰”的衰败,其衰败的直接因素是日本发动的那场侵华战争。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上海、南京等城市相继沦陷,1939年,战火很快蔓延到瓷都景德镇。据史料记载,从1939年3月15日至1942年7月13日,日军飞机先后对景德镇进行了21次轰炸,其中对城区进行了12次轰炸,上从薛家坞,下到太白园,东到樊家井西侧,南到昌江河,都曾是日军轰炸范围。仅1940年4月5日清明节,日军就出动27架飞机,戴家上弄一带被炸死100多人。日军的轰炸,致使许多陶瓷作坊毁于一旦。
“胡德丰”瓷行就毁于1939年那次日军飞机轰炸。那年,胡怀陵已经有11岁了,对那场死里逃生的场景,他记忆犹新。
那时,他放假在家,防空警报拉响后,包括住宿的外地瓷商在内,“胡德丰”瓷行里共有200多人向屋外冲。胡怀陵跟随着家人一个劲地往莲花塘方向的山上跑。当他和家人到了安全的地方,便朝着天空方向看日军轰炸的飞机,这是胡怀陵第一次近距离看到飞机。
胡怀陵说,飞机每作一次俯冲,都会丢下一个热水瓶胆式的炸弹,接着就是巨大的爆炸声传来。他家里的方向,浓烟顿起,他和家人都以为是御窑厂被炸了(“胡德丰”就在御窑厂的斜对街)。当空袭警报解除后,他们回到家里,许多人当场便嚎啕大哭起来,原来被炸的不是御窑厂,而是他们的家。
胡德丰庭院式的豪华建筑,被炸得七零八落,院子里的花台被炸出一丈多深的坑。幸好,这次轰炸,没有造成瓷行里的人员伤亡,他自己家的十几箱高档艺术瓷已经全部报销。胡怀陵说,现在谈起来,还有些后怕,因为当时,为防日军轰炸,部分有钱人家都在自己家里挖防空洞,“胡德丰”瓷行的掌门人打算效仿种德堂药店,准备在院子花台底下挖个防空洞,然而工程还没开工,日军的轰炸就开始了,要不然,后果真的不堪想象。
遭遇这场浩劫之后,整个“胡德丰”瓷行的家族开始四散,胡怀陵家搬到了三宝棚居住,随后又搬到了龙船弄。胡光震一家则搬到了浮梁乡下。辉煌了近200年的“胡德丰”瓷行就这么散了。
胡怀陵说,除了这场大灾难,他那一房还遭遇过一次劫难,还是与日本人有关。胡怀陵的叔公胡思荣在上海开了一家卖瓷器的分号,并常年驻守在上海,“8·13”事件发生前夕,胡思荣在上海病故,因他没有子嗣,胡祖鹏便赶到上海,将叔叔的遗体运回景德镇安葬。当胡思荣的遗体运到鹰潭的时候,震惊中外的“8·13”事件发生了,原本交给胡祖鹏打理的上海瓷器店被日本浪人一洗而空,所有的瓷器都化为乌有。

最后的记忆

时过境迁,曾经风云于景德镇陶瓷市场的“胡德丰”瓷行静悄悄地消逝了,就连一丝文字材料也没留下。在景德镇,八九十岁的老人能记得的,也就是“胡德丰”庭院深深,充满了神秘的大房子,大概这也算是“胡德丰”瓷行留下的最后背影。
“胡德丰”瓷行的位置,在御窑厂大门的斜对面陈家街附近,现在华达百货所在地就是“胡德丰”的院子,那个被日军炸出一丈深坑的花台,就在那中间。胡怀陵对于老屋的记忆十分清晰,并可以一清二楚地在白纸上画出老屋整体布局的平面图。
老屋以两栋三进12间的徽式大房子为主体,花台、池塘、假山、前院、后院、平房和坯房合理地分布在主体建筑周边。这是一个封闭式的庭院,院门开在现在的珠山中路边。在胡怀陵的记忆里,院门是个非常气派的门楼,门楼横匾上写着“胡德丰行”四个大字。像福建永定土楼一样,“胡德丰”里面居住的都是胡氏家族的人,大概有一二十家。这个家族的共产包括大量的客房,这是来景德镇采购瓷器的外地商人居住的。
胡怀陵1928年出生于院子里的一栋平房里,到1939年房子被炸,一共在老屋里生活了11年。小时候,胡怀陵非常顽皮,经常在院子里的树上爬上爬下,摘柚子、打枣子,没少挨大人们的骂。院子里的人家,相处得比较和谐,关系也很融洽,毕竟是同一脉的人。老屋被炸后,随着胡氏族人的分散居住,老屋的地皮和残破的房子卖的卖、送的送,更可惜的是,“胡德丰”在景德镇经营了上百年,积攒了许多珍贵的瓷器,这些“财宝”也是丢的丢,偷的偷,到了解放的时候,“胡德丰”瓷行已经是彻底的消逝了。
从陶瓷学院的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胡怀陵赋闲在陶院居住区里安享着天年。每当家里聚会的时候,胡怀陵常常会给子侄们讲述他们家族里的往事,讲一讲先人们的故事。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本站资源在任何第三方被公布或引用,但没有履行上述义务,本站将依法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追究侵权责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