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技术:他剐的坯一次成功,碗底可透光。“利坯能明如镜,我这也是明如镜嘛”。
闲不住:“有时候打打牌,编下篮子、筐子,在家闲得难受”。
想传教:“如果有机会到什么基地,教小鬼就好。这个没人学,就要失传了。”我是曹开永,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剐坯项
目代表性传承人,我要把这项技艺传下去。
作为目前景德镇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剐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今年74岁的曹开永已经在家闲了4年,他说:“我最大的愿望是找个地方显示我的技艺,带徒弟,把这项技艺传下去,现在没人学,就要失传了。”曹开永住在小花园弄一栋古旧的老屋里。两岁时,父亲把他从都昌带到了景德镇。那时父亲给私人老板做上釉的活儿,他原本应该接父亲的班,但他说因为体力不好,扛不动料板,后来放弃了。15岁开始,他跟着师父高金泉(音)学剐坯技艺,很快就学会了上坯、锉刀。
从事剐坯几十年,剐坯到什么程度才是好?曹开永说,“灯芯草坝子、起线釉、凳板底子”,就是碗底要跟灯芯草一样匀称,线一样细,凳板一样平,坯烧成瓷器后底部能微微透光,这才算是见了真功夫。他剐的坯一次成功,碗底可透光,他说“利坯能明如镜,我这也是明如镜嘛”。他拿出一只大碗,比划着说:“因为剐了坯,碗的底子厚,盛开水不烫手,没有经过剐坯的碗底子薄,盛开水烫手。”曹开永的小儿子是个80后,和曹开永一样,他没有继承父亲的手艺,16岁就学了利坯。
“现在这行没人愿意做,嫌赚得少”,儿子没有继承衣钵,曹开永有些无奈,让他觉得遗憾和可惜的是,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个场所“显示自己的技艺”,“有时候打打牌,编下篮子、筐子,在家闲得难受”。
“当然要传下去,我当然想传下去”,曹开永有些激动,他说:“如果有机会到什么基地,教小鬼就好。这个没人学,就要失传了。”(晚报记者朱星林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