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经71岁的梅村,至今还记得景德镇最高的烟囱,“那根烟囱属于国营景德镇瓷厂,由混凝土和耐火砖砌成,因为可供三条隧道窑共用,所以高度达到60米,是景德镇最高的烟囱。”
梅村是陶院首批毕业生,曾在景德镇陶瓷工业设计院专门负责窑炉设计工作,参与了众多国营瓷厂的窑炉设计建设,包括建国瓷厂、人民瓷厂、华风瓷厂、景陶瓷厂等。所以,说起景德镇的烟囱,梅村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1958年,梅村和当时还是同学的妻子一起,从南昌来到了瓷都景德镇,成了刚刚组建的景德镇陶瓷学院第一批毕业生。
从陶院毕业后,梅村被分到景德镇陶瓷工业设计院专门负责窑炉设计。当时正值轻工业部在景德镇投资3000多万元组建国营景德镇瓷厂。
“国营景德镇瓷厂不是现在我们说的那个景德镇瓷厂,其旧址就是现在昌河所处的位置,那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陶瓷生产企业,员工多达3000多人。”梅村回忆道,国营景德镇瓷厂是按照当时国内最先进的陶瓷企业的发展目标组建的,其采用的隧道窑也是引进了当时在国际上都很先进的捷克斯洛伐克技术,“当时号称亚洲第一,比日本还先进”。
由于采用三条隧道窑共用一根烟囱的方式,国营景德镇瓷厂的烟囱必须比以往的要更加牢固,“柴窑改煤窑时,烟囱与窑炉是分开的,所用的建筑材料是耐火砖和普通的砖。而国营景德镇瓷厂的烟囱是用混凝土堆砌起来的,只有内胆采用了耐火砖材料,高度也创下当时的纪录,高达60米。”梅村说,国营景德镇瓷厂的筹建耗时数年,正式投产时,一共有两根醒目的烟囱,除那根60米高的烟囱外,还有一根高58米的烟囱,专用于烤花窑。
在老一辈景德镇瓷业工人眼里,烤花窑就是一个普通的红炉,在家里即可使用,根本用不到烟囱,“但是烤花窑产生的气体非常难闻,为了给工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国营景德镇瓷厂特别为烤花窑建了一根烟囱,这在当时也是一种突破。”梅村说,国营景德镇瓷厂是当时景德镇第一家具备规模效应的瓷厂,有一套完整的陶瓷生产体系,“国营景德镇瓷厂消失后,它的石膏车间仍然供应着全市的石膏,可见规模有多大。”
因为上述原因,国营景德镇瓷厂建成后,经常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考察团。那时,其给景德镇人的最深印象就是那根60米高的烟囱。
但是很可惜,在“文革”期间,刚刚投产的国营景德镇瓷厂就停产了,直到“文革”结束,昌河迁入景德镇,国营景德镇瓷厂就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了,唯一保留着的还是那两根烟囱。“直到前几年,这两根烟囱才被拆除了。”作为一段历史的见证人,梅村所处的年代,正是景德镇日用陶瓷快速发展的过程。
谈及对烟囱的保护,梅村觉得很有必要,他的观点是:“烟囱是历史的遗迹,作为前人我们应该保留一些东西,留给自己的后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