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窑与燃料
燃料木材必须尽早准备,最好能在烧窑前三个月以上就绪,因为它不像瓦斯或电器,操作简便。木材的来源是个很重要的问题,这包括供应的稳定,品质的配合度,运输,搬运等。许多人似乎比较关心木材的种类,以为相思木或松木就可以造就特定的落灰色泽。每一树种有其不同的成分特性,但烧窑的成效所取决的因素太多,树种在其中的影响力不致於太大,倒是木材的品质,才是应该被要求的,例如木材的比重,长短粗细,乾燥程度等,烧火的各个阶段,都应有其不同品质需求的木材。
大部分所使用的木材都是来自制材所(锯木厂)裁掉的废料或是包装废料,而且不忌讳使用任何材种,只要品质合乎就可以,可选用杂木废料。原因在於环保问题以及成本问题,通常这些都是要丢弃的,或是大批的被卖掉充当工业燃柴。因此燃料的成本得以尽量地降低。另外,全世界的柴烧工作者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决不为烧窑而砍树,就以美国为例,都以取材自然倒下的树木为原则。投柴品质的选取常因人而异,每一次选取都有它特别的作用,例如:
1.粗大【较重】的木材可用来当作畜热的基础。
2.细小【较轻,较乾】的木材燃烧速率高,升温快,高温投柴较易扬起灰烬。
3.湿的木材可用来处理特殊的效果。
烧窑的过程算是排窑以外另一个成败的关键点,它也是柴烧创作中最富魅力的部分,也是最迷惑人的部分。一个有经验的柴烧者,会在排窑完成的同时,设计出他所要的烧火过程,例如总行程的天数,高温点及持温点的位置和时间长短,气氛的清浊(还原或氧化烧),或侧火投柴的时机与轻重等等。烧火过程的设计就如同排窑的设计一般,都是为达到烧成效果的重要途径,并且是最能充分展现作者观念。有了清楚的烧火计划后,烧窑的重点即是在於掌控这个计划。因此他应是冷静而专注的去了解窑内的所有状况,察知与毅力的态度是必要条件之一,不要因为一时的温度升降而过度兴奋或紧张。生手比较容易这样,因为过程的变化,温度会上下震荡,造成手忙脚乱,盲目投柴,事倍功半。
烧窑的两大部分是过程的执行与即时状况的观测和对策。第一部分对过程的设计,过程设计得优劣,合不合理,是每一次出窑最需要去检验的部分。第二部分,对於过程的确实执行,是需要一个有经验,敏锐度高的人来执行。但烧窑过程中所遇到的状况,有时非常的复杂,人为因素,选材因素,窑本身的因素,加上天侯气压,很可能会改变了既定过程,为烧成的结果增添变数。因此掌控烧窑的目地,并在状况变化时能适当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烧窑本来就具有很高的机动性质,冗长的烧火步骤,不可能为每一个段落画分到很细微,所以只要大原则掌握住既可,其他的呈现就视为随机性的效果,柴烧陶的特质本来就不像电窑或瓦斯窑那样精准,可以制造出具规格化的预期效果,甚至出现某些期许外的精彩效果。这种状况也是柴烧之所以迷的一部分,出窑前任何人都没把握,总是有出乎意外的收获。
烧窑的实际操作与掌握上有几项重点如:
1.升降温的速度。
2.空气量与材量所指配出的燃烧状况。
3.空气进入的多寡与进气孔的位置(这在穴窑非常重要)。
4.粗大与细小木材的搭配选用。
5.积炭的运用与排除(良好设计的窑是几乎没有)。
6.侧火投柴的诀窍。
烧窑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就如同原始民族群绕著熊熊大火的歌舞一般,是一种神秘又神圣的仪式,是多么的令人血脉奔腾,也因此烧窑人总是为此而莫名的欣喜亢奋,再加上对於窑内作品的期待,这在展达数日甚至十几天的烧火行程中,时常是支持柴烧着产生精神与体力的动力;对於柴烧者而言,烧窑过程就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行动与生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