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瓷器款识 | 藏品鉴证实录 | 影视中心 | 景德镇陶瓷拍卖指数 | 瓷业纪实 |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 艺术家电话黄页 | 网站导航 | 购买名作请进入了了亭名瓷精品商城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淘宝店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 话说陶瓷-景德镇陶瓷历史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图文]乾隆款珐琅彩瓷器与郎世宁         ★★★ 【字体:
乾隆款珐琅彩瓷器与郎世宁

作者:林蔚起   文章出处: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8-9-13 18:55:12 
 

 

    几年前,我们在调查流散文物中,偶然发现了一对乾隆款白釉地珐琅彩瓷象耳尊。两件造型尺寸、彩画、题款字迹内容一模一样,当时,笔者有幸对这两件文物进行了一番较好的观察和研究,并拍了几张照片,原意提供给读者一起来鉴赏。
    这件象耳尊高34.6,口径13.3,底径15,最大腹径24.1厘米,其造型特征为:直口平沿微侈,长颈溜肩顺连垂胆式圆腹,圆腹义部为圈足,线条柔和流畅,比例匀称,造型规整。该器的瓷胎细白坚致,厚薄均匀,除足根底刮釉外,通体满施冰清玉洁般的白釉,润泽可爱。在器物颈肩处对称塑两只象头为器耳。双象头浅底棕点珐琅彩,以黑珐琅点眼睛。紧靠口沿外,绘一窄圈淡绿地云雷纹边饰,构图细密。接连着是一阔圈嫩黄地,并由仰覆莲花、卷叶、卷草、蝙蝠、璎络纹、下垂的红、兰宝石以及钱纹、方胜纹巧妙组合的图案。圈外壁绘波浪纹相隔的淡绿地蝶纹和淡黄地石榴果纹交替连续的边饰。象耳尊颈腹部是一幅完整的白釉地珐琅彩绘十八罗汉图,配以庭园、草地、树石、栏杆和墨书题款、篆章。珐琅彩料鲜艳透明,表面闪着特有的螺钿宝光,给人的印象是色彩富丽缤纷,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细看器物款识,在直径为15厘米的圈足内底中心用蓝料硬笔书1.9X1.9厘米正方形“乾隆年制”款,字体为方正瘦硬的仿宋楷体,外加一细一粗的双框。这与常见的乾隆款识一样,同仿晶大不相类。而象耳尊器腹表面珐琅画空白处的题款更令人注目:中间正上方是桃红椭圆形阴阳文结合的“乾隆御鉴之宝”章,下方黑珐琅竖书四行两句:“都梵佛法无边术,各显神通道不同。”墨题诗句的右上角有桃红公阳文小椭圆篆章,为“仁作”二字。墨题的左下角钤两块同样大的长方形篆字章,也是桃红色料,上一个为阳文“世宁”二字,下一个为阴文“碧露”二字。
    看到这些款识,笔者非常激动。珐琅彩瓷器创烧于康熙朝,雍正、乾隆时期烧制技艺达到高峰,是清官御用瓷器的精华。这种瓷器历代都保留在紫禁城端凝殿左右房,绝少流人民间。乾隆皇帝雅好古物,清官造办处珐琅作往往根据皇帝的要求事先设计瓷器的纸样和立体模型呈送御览,瓷器上彩画也要事先让皇帝看过,因此乾隆时期宫廷瓷器上多见“乾隆御览之宝”篆章,这是一条规律,我们能在北京故宫和台湾故宫博物馆院之外的民间见到这样的器物,怎能不感到稀奇!而且,最叫人惊异的是,这器物的款上竟出现了“世宁”二字。  “世宁”,当是康雍乾时期著名的意大利藉宫廷画家郎世宁!此人在乾隆朝创立了中西合壁的“线画法”,得到乾隆皇帝的高度赞赏。乾隆皇帝称赞他:  “写真世宁擅”,又说:  “世宁神笔传”,等等。郎世宁在宫廷内奉旨作过大量的建筑装饰画、绢画、油画、挂轴等等,却极少作珐琅画。据清宫档案记载,他于雍正八年十月二十六日奉命做过一件金胎珐琅杯。但是郎世宁有没有画过珐琅彩瓷器呢?迄今没有见到过记载,更没有人见到过实物!专家们只是猜测,他可能作过珐琅画,但是极少极少。
    (二)
    若单纯从清官档案记载来看,这件器物必假无疑。但是笔者还是固执地相信自己的一点粗浅的感觉。在此,不揣浅陋,谈几点个人的鉴赏认识,以博专家一笑。
    第一点,我们知道,清官御用珐琅画瓷的胚,是在景德镇御窑厂定烧的白瓷,必然是精心烧制挑选的上乘佳品。观察该器,胎质细腻坚白,修胎规整,厚薄适中,无论口沿、器腹和圈足,厚薄都一样。釉面匀净紧密,纯白如酥,全器的内外上下不见一丁半点的凹凸、砂眼、气孔等任何瑕疵。不仅胎釉特征具备乾隆时期的特点,而且从造型和线条秀美上看,也像是乾隆时期的器物。查耿宝昌先生《明清瓷器鉴定》一书后的《清代各朝瓷器品种与器型对照比较表》,可以得知,以双象头为饰的各类象耳瓶,始于乾隆朝,且较多见。表中所列,虽不见乾隆象耳尊,却见嘉庆青花象耳尊:对照器物图版,该器的象耳与“乾隆款珐琅干支转颈瓶”的图版中的象耳非常相似,而器物外型线条则同一件“乾隆环耳尊”的线图一样。
    第二点,从珐琅彩料看,该器的料色计有:红、蓝、紫、青、白、月白、黄、黑、桃红、紫红、荷红、酱、褐黄、松黄、嫩黄、淡绿等等,而且每种色块都有浓淡层次。资料表明,康熙时期宫廷匠人运用西洋进口的珐琅料烧制珐琅彩瓷器获得成功。雍正时期,清宫造办处和圆明园造办处又自己烧炼出许多新的颜料,使色彩更为丰富。清档记载:
    “雍正六年七月十二日,据圆明园来帖称:本月初十日,怡亲王交西洋珐琅料;月白色.、白色、黄色、绿色、深亮绿色、浅蓝色、松黄色、浅亮绿色、黑色,以上共九样。旧有西洋珐琅料:月白色、黄色、绿色、深亮蓝色、浅蓝色、松黄色、深亮绿色、黑色,以上共九样。新炼珐琅料:月白色、白色、黄色、浅绿色、亮青色、蓝色、松绿色、亮绿色、黑色,共九样。新增珐琅料:软白色、香色、淡松黄色、藕荷色、浅绿色、酱色、深葡萄色、青铜色、松黄色,以上共九样。”
    雍正之后新炼的酱色、白色、藕荷色、浅绿色、松黄色等色料在这件象耳尊上都有所体现;又由于珐琅彩系用进口的“多尔门”油调合,不掺加粉质,所以有晶莹透明的玻璃质感,色彩艳丽醒目,层次清晰,立体感强。而且,该件珐琅彩瓷的绘画工艺极其严谨工细,一丝不苟,尤其是颈部上门到口沿的装饰图案特别的繁缛精细;那下垂的串珠纹系用比砂粒还要小的细圆点组成,用放大镜看,每个点的大小、间距都分毫不差:而且,这无数微点组成的串珠线,无论曲直都顺直、流畅,不偏不倚。图案中的卷叶、花办和红蓝宝石,色彩浓淡层次过渡自然,立体感很强,一派珠光宝气,令人赞叹不己。色彩的繁缛、工艺的精巧,均进入登峰造极的地步,便是乾隆朝瓷业的特征。
    第三点,  “十八罗汉”,亦是清代常见题材。然而该图更不同凡响;在构图上,十八罗汉分成两组,每组九人,分布在象耳尊器腹对称的两侧,整体来看又是连贯的。这些人物,或迭珈趺坐,或高举双臂,或俯或仰,或正或背,或站或蹲,或顾或盼,互相呼应,栩栩如生。在人物造型上,除两个罗汉象是高鼻子的胡僧外,其余都是慈眉善目的中国人。衣饰穿戴和人物表情介于神话和生活化之间。罗汉们有的在默念经咒,有的在纵情欢笑,有的在彻彻私语,有的勾肩搭背,神态或庄或谐,气氛祥和,虽说在各显神通,不如说在嬉戏玩耍。图中的降龙罗汉迦叶尊者,一手扯龙足,一手按龙头;伏虎罗汉纳答密喇尊者蹲着把一头棕毛大虫勾翻在地,长耳罗汉迦诺伐蹉,双手托着带状肉耳,罗汉跋陀罗双手托钵,钵中飞起一头红蝙蝠……。从绘画的手法、风格来看,该件珐琅画的确是典型的“线画法”。  “线画法”,是在乾隆弘历的倡导下,由郎世宁主持,有中国宫廷画家参与而集体创造出来的一种中西合壁的新画法。这种画法的特征是:人物的脸部、衣纹有色彩浓淡,却没有西画那种浓重的阴影,有的地方先用深色线勾边,而后淡染出色彩层次。这种画法既有西方透视学和色彩层次的立体感,但又有意减弱油画的明暗对比,向中国画手法靠拢,产生中国画那种清新明丽的效果、这幅珐琅同郎世宁其他“线画法”作品相比较,亦有许多类似的地方。据故宫博物馆有关专家考证,郎世宁大半生在清宫中辛勤作画,在其大量的作品,花卉景物最多,鸣禽走兽画其次,人物画最少。世宁作人物画大多是同外藉画家王致诚(法兰西人)、艾启蒙(波希米亚人)、安德义(意大利人),或者是同中国画家,郎世宁的弟子丁观鹏、张为邦、王幼学、林朝楷、沈源等人共同创作完成的。图中款识除钤“世宁”章外,还钤盖“碧露”章,似乎象是另外一位合作者。
    (三)
    以上从器物胎釉造型珐琅彩绘画等方面分析,笔者认为基本象是乾隆朝的珐琅彩瓷,而且可能是目前发现的壹对郎世宁作的唯一有落款的珐琅彩作品。接着,笔者认为,对画面空白处的题款,还有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郎世宁在画轴作品上的章,多见“臣世宁”和“恭画”二章,或是“臣世宁”、  “恭绘”二章。但是,笔者在影印图版的清·;郎世宁作《花底仙龙图》画轴(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的落款中也见到篆字“世宁”二字章,同这件象耳尊珐琅画上的章一模一样。从这颗篆字章可以认为,由郎世宁作画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疑问也是有的。主要是题款墨书的字体象是乾隆的。弘历的书法师赵孟俯和董其昌,喜用软毫,圆笔较多,字体潇洒。而该瓷器上的两句诗的字迹却显出方折顿挫,较拘谨,有魏书的风格:笔者认为,从珐琅彩瓷的制作过程来看,这一问题也是不难解释的。据朱家瑨《清代画珐琅器制造考》一文考证,珐琅器的设计过程是这样的:珐琅匠人首先要画纸样(平面图)呈览皇上,而后用纸片或纸板制作立体模型,需要雕刻的,还要制作立体蜡样,后交景德镇御窑厂照模烧制。珐琅画先由宫廷画家起稿,画稿呈皇帝御览钦定之后,再由珐琅匠或画家依稿样正式用珐琅料绘在瓷器上。所以,瓷器上的题字可能是画家书写的也或是珐琅匠人摹写,不一定是乾隆的题词。乾隆帝仅仅在上面盖上“御览”章,以示同意。另外,由于珐琅画上的图章都是依纸稿样,用颜料描上去的,所以只要字体、结构状相同,尺寸不必与原印章·——样大。唯有“世宁”下面的“碧露”二字不得其解。
    那么,这件象耳尊珐琅彩画作于何时呢?笔者认为,大致在乾隆朝的前期。理由有二:1、雍正朝多白釉地珐琅彩瓷器器形小,乾隆多色地和色地开光珐琅彩瓷,画风从清丽发展到繁缛,器体变大,而该瓷当处于过渡阶段。2、墨书题款和印章
的摆列方式同一件雍正款珐琅彩玉兰盘(图版)上的题款摆列方式一样:即,在右上角是类似书画跋款格式的迎首章,墨书两句按:3、4、3、4”字数竖列四行,末尾落长方印两枚。这种熔诗、书、画、印于一炉的形式,雍正珐琅彩瓷上多用,可能延续到乾隆前期。
    当然,最棘手的问题是二点:一是清档中未见郎世宁奉旨制作该器的记载;二是据朱滑先生考证,藏于端凝殿左右屋的四百件珐琅瓷,实物与档案相符,没有流人民间。笔者无知,不敢妄作推断,况且至今无法弄清该器物的流传经过!所以要突破这两个问题难度很大。但据朱先生说,档案中有六十七件未具品名,已赏给蒙古王公、达赖、班禅以及各属国王,已经注销了。那么,这六十七件未具名东西的流人民间的可能性或许还是存在的罢?
    鉴定这种宫廷御用瓷珍品,有许多造诣很深的专家,非笔者之所能。笔者仅想通过拙文向大家报告奇闻,也顺便谈谈自己观察、学习的一些体会,目的是向专家学者们求教。
    本文参考资料:
    (1)  《故宫博物院院刊》1988.2,纪念郎世宁诞生三百周年特辑。
    (2)朱家;晋“清代画珐琅器制造考”—载《故宫博物院院刊》1982.3。
    (3)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下册。
    (本文编辑:余宏)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本站资源在任何第三方被公布或引用,但没有履行上述义务,本站将依法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追究侵权责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