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瓷器款识 | 藏品鉴证实录 | 影视中心 | 景德镇陶瓷拍卖指数 | 瓷业纪实 |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 艺术家电话黄页 | 网站导航 | 购买名作请进入了了亭名瓷精品商城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淘宝店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 古陶瓷历史文化专辑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组图]浅谈景德镇“何派”瓷雕艺术传人游长子          【字体:
浅谈景德镇“何派”瓷雕艺术传人游长子

作者:陈梦龙 黄云鹏   文章出处: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5-9-3 9:07:24 
 

明代  文昌帝君  高43.7厘米,底宽19.2厘米(何朝宗作)

文昌头戴唐巾,两巾脚缚于后分垂颈肩,国字脸庞,丹凤眼,大耳,嘴角留裂缝以填充须髯。文昌右手执如意,左手自然下垂,两足登靴微露。胎白坚实厚重,釉呈乳白色,细腻莹润。整尊塑像显得雍容大度,衣袂圆润,富有层次变化,背部钤有“何朝宗印”方形印章。

[补充]尚未找到游长子的真品图片,以后找到后补齐。

 【正文】   景德镇瓷雕自北宋(公元960~1127年)以来就源源不断地生产,至明末清初,专业生产作坊不断增多,名家辈出,产品畅销国内外。在1949年以前近百年时间里,国运衰,瓷运败,瓷雕生产受到抑制。然而,即使如此,许多瓷雕名人坚持把瓷都的兴衰与自己的艺术生命紧紧相连,更加艰辛地把才华和汗水倾注在自己的事业上,使瓷雕名作成为“洋瓷”无可抗衡的奇葩。景德镇“福建会馆”的游长子,就是其中的娇娇者,正如《中国的瓷器》所载:“民国时,瓷雕以福建游蛮子(或作游长子)为最著,每器一出,风靡中外,人争取售,景德镇所有雕塑艺人也群起仿效。其人又会捏相,对人目视手捏,维妙维肖。”①游长子艺术生涯及其瓷雕艺术风格,曾有人发表过文章②,近几年来研究者增多。我市瓷雕名家、游长子的故里乡亲陈梦龙先生为此走访了长子的亲属、好友和曾在“福建会馆”工作过的同行,并到他家乡调查,现就我俩所获资料,撰写此文,与大家共同研讨。

                                          一
    游长子,表字泽长(1874——1922年),福建福州府侯官县湾边人,福建民间雕塑名师何朝宗⑧优秀瓷雕风格和技法之传人。
    游氏出生于福建闽侯木雕匠世家,少年父母双亡,依堂叔游世文供养长大,童年拜闽侯苗乡雕塑名师张进奎(系福州府“何派”传人)为师,习得一手精深的泥塑技艺,由于他生性聪敏好学,对前辈各瓷雕艺术风格与工艺技术广采博取,潜心钻研,深得“何派”艺术技巧及优秀传统之精华,在年轻时代,瓷雕技艺就十分精湛,所仿何朝宗作品维妙维肖,真伪难分,成为新一代“何派”瓷雕艺术的传人,当代的雕塑名匠。
    清末,祖国大地硝烟弥漫,守在家乡实难维持生活,只好与师友陈山东背井离乡,同来江西,初在临川、于都一带从事寺庙佛道修饰和捏肖像卖艺为生。辛女革命后,为研究江西的瓷窑和烧炼技术,为寻访前辈“何派”同行,同陈山东来到景德镇,初做些瓷器、瓷雕买卖。在当时封建势力和地域派别势力的压榨下,加上异乡飘泊,人地生疏,长子手艺虽高,生活还是难以为继。后得同乡帮会“福建会馆”吸收,才算有了立足之地和施展技艺的场所,从此游氏的惊人名作不断投放市场。后娶江西抚州人晏氏为妻,与陈山东定居在“会馆”里。晚年生一子,名友松(外号老古),就这样在景德镇度过了艰苦、坎坷的九个冬夏。民国十年(癸戍年)九月,因患肝病无治逝世,终年四十八岁,遗下寡妇与四岁稚儿。病故时家中经济无多,由他妻弟晏寿堂卖了自己破屋才为他办理后事,葬于景德镇河西“福建会馆”公墓④,后其子孙四代均居景德镇,唯其子游友松早年曾跟陈山东、林育玉学些瓷雕手艺(1988年10月病故),其余均从他业。


                                         二
    由于长子自幼从师“何派”传人,并在严师的教导下,经历了复、仿制何朝宗瓷雕作品的艰苦锤练,深得“何派”瓷雕艺术之真谛,所以他到景德镇之前(即三十九岁之前),不仅复制何氏作品几可乱真,而且个人作品也与“何派”艺术一脉相承。如他在光绪三十二年于白苗(来禧堂)⑤所作的《坐石观音》,就是代表之作。其主要艺术特征是:
    1、动态:坐姿,头微向左侧俯,坦胸、双手抱盘起的右腿,左腿向左方向自然倾斜并踏在坐石之上,头、胸、腰、腿微微左右交错扭动,不使置于一个平面或多个平行面上而带来的僵硬、平板。这种“三段交错微扭”的动态变化,具有端丽、稳重中见优美、含蓄,静中生动的美感,好象在青翠、幽深的山谷中倾听潺潺的溪流声那样,使人心旷神怡,并充分表现了观音肃穆、慈祥、温柔可亲的特定神情。“动态的表情  作用”的雕塑语言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是对“何派”瓷雕的动态特征的全盘继承。
    2、线条:有人说何朝宗的作品是以唐代人物画家吴道子、阎立本的人物画稿为蓝本的。不管此说有无史料依据,但两者对照起来,不论是外轮廓线、结构线还是衣纹线都会使人感到异曲同工。游氏这件观音,和“何派”作品一样,塑体生线、以线烘体、体线相依、融为一体,充分发挥了“线”的造型基础的作用,游氏还十分注重线条本身的技巧美和组织线条时所产生的装饰美。如衣纹线圆浑、流畅,若“行云流水”、“吴带当风”。衣纹服从形体的变化并以表现形体美为目的。他处理衣纹的一般规律是:露体衣纹无,低凹处衣纹显;实处衣纹紧而少,虚处衣纹宽而多;紧处衣纹窄,松处衣纹圆;束处衣纹集,开处衣纹散。在线条的整体安排上,熟练地运用了条理、均衡、对比、反复的手法,产生节奏变化和韵律美。如观音的发髻,左右均衡分披,并向头顶盘结,大束发的粗线与其上面整齐的密密细发线产生粗细、疏密对比,装饰性强。这刻工精细的发线与丰肥如堆脂的面庞;光润如白玉的胸脯与胸前密而深的衣束线,实露的双膝与下部宽而驰的衣纹产生“疏可走马,密不容针”的强烈对比,作品从上至下线条密、疏交替,明暗起伏,韵味无穷。在线形上也有长短、粗细、深浅、曲直、往返、顺逆等变化。以长护短则主次分明;粗中有细则条理清楚;高低、深浅相宜则层次明显;曲中见直则刚柔相济;往返、颐逆相生则来龙去脉清晰。因线形丰富、生动,所以密不觉其繁,反感到少一不可。游氏还保存了“何派”瓷雕中有“兔耳形”的衣纹特征。服饰的边缘薄利、空灵,正反转拆活泼,具有轻柔、飘逸、舒展的丝绸质感。由于“何派”瓷雕十分注重技巧美与瓷质美,成批生产时借助模印的部分少,手工雕塑的部分多,还有不翻模的原作,其鬼斧神工,令人倾倒。
    3、体积:游氏瓷雕的轮廓线是以外弧线为主,适当夹有内弧线和直线。所以作品尤为丰满、圆润、雍容大方。如观音赤露的脸、胸、手、脚以及贴衣的肩、手臂、腿等部分,均是圆鼓的外弧线。就是五官的轮廓线与衣纹线,也多是两个外弧体积相接时产生的。但在衣服下垂的部位和边缘部位以及玲珑石的洞穴,适当夹以内弧体面与直线,就使作品显得更加形体结实,体质感更强,内容更丰富。
    4、附加堆贴花纹;在发髻、胸脯、手、脚等部分,往往捏贴着花、珠宝、金翠、珠玑、璎珞、佩带等首饰,做工精致入微,使作品端庄中增俏丽,博大中见精致,品味醉人,爱不释手。


                                      三

    游氏来到景德镇,经试制瓷雕,认为当地的釉与胎土的白度和工艺性能难于仿制“何氏”作品,如果瓷雕造型不适应当地的原料、工艺、烧成条件,是会事倍功半的。于是他潜心专研景德镇的制瓷技艺,认真消化吸收景德镇瓷雕传统风格,不久便使自己的作品别开生面。
    景德镇瓷雕自清初就深受江南民间石雕、木雕艺术的影响,形体概括、单纯,动态板中求活,衣纹简练、挺拔,具有墩厚、纯朴、古拙的特征。由于当时五彩、粉彩独步,瓷雕上加彩也十分多样,有青花、五彩、素三彩、粉彩等,纹样也很繁复细致。为了适应模印生产和加彩的方便,衣纹线较浅,体积的高低起伏不大,形体易生平板。所以有人说:德化、石湾的瓷雕重塑不重彩,而景德镇的瓷雕则重彩不重塑,单从塑与彩的工艺性及所耗费的工时来说,的确如此。而那绘技很高的加彩却增添了作品的华富,也可弥补塑的不足。这种充满民间风味的加彩瓷雕风格一直影响到清末。与“何派”风格可说是“春兰秋菊,各擅胜场。”
    游氏和福建会馆的同仁们在研究景德镇瓷雕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吸取精华,大胆变革。他在保持“何派”瓷雕形体丰映、体态优美、表情含蓄、线条流畅,工艺精致的基本特色的基础上,适当减弱体积起伏与衣纹的密度深度,把景德镇传统瓷雕所具有单纯、古朴、墩厚的形体美和加彩的华富美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克服了景德镇传统瓷雕中易生呆板,及华丽有余而气魄不足之弊病,使瓷雕风格出现了崭新的变化。据游氏堂侄游友奇(陶瓷行家)生前谈述:“游长子捏人肖像和仿效技术,当时在“福建会馆”同乡雕塑派中艺出一宗,他的瓷雕作品风格,原是仿效明代何朝宗艺术“行云流水”手法,作品线条洗练流畅,衣纹深刻锐利,宽容走马,窄不纳针。到江西后,精心设计出和景德镇传统风格相结合的神话故事,如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天女散花、寿星、哪吒、七仙女、刘海戏蟾、麻姑献寿和历史人物屈原、苏武、关羽、关平、周仓、岳飞以及渔樵耕读等千姿百态的瓷雕作品,大大地突破了他早期的创作题材和艺术风格,同行们一致评价他的作品“既富传统风格,又有创新,达到古意不失,新趣有余。”游氏在景德镇“福建会馆”八、九年,作品大部分由当时古玩商户收购并经台湾、香港商人转口外销,他的精作背后盖有“福建会馆”或“景德镇福建会馆”篆书印章两种,为“会馆”增加盈利和声誉。由于游氏作品塑、彩并重,做工精致,形神兼备,古雅大方,所以商贾争购,同行群起仿效。


                                       四

    据传:游长子技艺高超,性情高傲,好酒,嗜赌,但为人高尚,慷慨。他的生活虽很艰苦,但他还经常把自己的作品赠送好友。而对有钱有势的人却要随他高兴。不高兴时任何重价也掉头不顾。民国初年浮梁县知事陈安曾以权势把他拘留在县衙门里,百般威胁利诱,要他创作几件作品,都为他严词拒绝。
    他所处的时代,技艺再高,仍无法摆脱窘迫的生活困境。后来他考虑到自己体弱多病,于小,唯陈山东为人正直,与己知心,雕塑功底厚,欣得传人。他将毕生研究心得,创作经验、技术秘要倾以授之,使陈山东为同仁称誉。游氏还乐意把“何派”艺术讲授给景德镇的瓷雕艺人。传说:平素酒兴一来,说古论今,谈笑风生。拉起瓷艺方面的技巧与创作经验,博得同行们的钦佩与羡慕。当时年轻的瓷雕能手曾龙生、蔡金台、林育玉、曹文祖等都躬行拜他为师。晚辈亦不负所望,竭诚研习,勤奋实践,成为景德镇瓷雕艺苑中新一代名流,他们的风格又直接影响曾山东、蔡金标、何水根等等,形成了景德镇当今瓷雕的传统特色与地方特色。   
    瓷雕大师——游长子离开我们巳六十多年了,遗留在本市的作品虽然极少,但他的艺术造诣,艺品与人品使人永不忘怀!他同“会馆”的同仁们对景德镇瓷雕艺术风格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可以说他和他的继承人是景德镇当代瓷雕风格的开创人,在景德镇瓷雕艺术史上揭开了新一页。

 

    注释:
    l、《中国的瓷器》第五章第三节。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编著,1963年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2、《陶瓷美术>)1964年2期闻之撰文“游长子”。《陶瓷艺术家传略》“神形活现的瓷雕”(游长于),1957年陶瓷馆陈荐南撰文。
    3、何朝宗、字何潮,号阿来(来福、来佛),  1504——1582年,明弘治甲子年生于闽都古田,明万历壬午年卒于福建泉州府晋江县,是我国明代驰名  中外的瓷雕艺术大师,福建德化象牙白瓷雕风格的  开创人,他的瓷雕观音、达摩、罗汉等,衣纹清秀流畅,形若流水行云;线条潇洒,形态逼真,内心表情微妙微肖,格调极其高雅,有“天下共宝”之盛名。何氏瓷雕艺术风格后人不断仿之、承之,人们便把这类风格的瓷雕艺术称为“何派”。
    4、“福建会馆”公墓(即今河西麻布袋山,建国瓷厂宿舍至市第八中学范围),,游长予墓于1990年9月因基建市第二十一小学时毁,原墓碑文:福州,游公泽长先生之墓,左书:生同治十二年,殁民国十年九月十三日,右书:福建会馆立。
    5、福州闽侯县白苗乡“来禧堂”,成立于清道光壬寅二十二年(公元1843年),系清代福州府民间何来派雕塑门人之组织(何来,即何朝宗)。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本站资源在任何第三方被公布或引用,但没有履行上述义务,本站将依法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追究侵权责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最美不过青花瓷 不动声色的奢
    养眼:当青花陶瓷在服装上争
    景德镇青花狮子永久落户英国
    青花料用什么调
    青花和釉里红为什么难以烧制
    雾里探青花
    "南澳1号"惊现景德镇青花瓷
    釉中青花的始创者是宁勤征(
    试论青花艺术的意境之美
    青花为什么是蓝色的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