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从原始彩陶的造型特征以及纹样装饰特征, 按区域归类整理出不同地区出土的原始彩陶各自的造型特征的同时, 又从彩陶的器型、 口唇、 耳和把手、 腹和底以及容积大小等方面论述了原始彩陶的造型特征。 彩陶的装饰纹样主要分为纺织纹、 几何形纹以及具象纹三大类, 它们取材于与当时当地人们的社会生产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事物, 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原始人的物质文化生活。 最后则阐述了原始彩陶的装饰纹样与彩陶造型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绘彩陶器 曲直比例 均衡 便化
一、原始彩陶的造型特征
中原地区的彩陶工艺制作开始较早,持续时间也很长,装饰类型也较其它区域丰富得多。 其中陕西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以卷唇圆腹和折腹的圈底盆、钵, 花苞状口的细颈壶, 直口鼓腹尖底瓶,敛口束腰葫芦形瓶等器型为主。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陶器多深腹曲壁的碗盆, 敛口浅腹盆、敛口罐、长颈罐、重唇尖底或平底瓶。西北地区的彩陶以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和较晚的辛店类型为代表。多长颈双耳瓶、宽肩壶、双耳鼓腹小底罐及钵、盆等。东南地区的彩陶以大汶口文化及马家窑文化类型为代表, 器型以鼎、罐、钵、盆等为主。
从各个类型的器皿上可以看出原始彩陶造型的基本特征为圆形器,作为容器,彩陶最常见的是盆、碗、壶、罐等物, 型体虽然简单,但以圆为轮廓线却是有一定依据的。在自然界里, 原始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所接触到的各种物体的形态都是以圆形为主, 很少方形,如太阳、月亮。树干、果实、鸟卵等。艺术来源于生活, 原始人在进行最初的创造活动时, 自然会摹拟思想中印象较深的、相对简单的事物。而且受着技术的限制, 圆形容器在成型工艺上也较方形好掌握。在我们平时进行陶艺作品创作时就深有体会,泥条盘筑成型和拉坯成型相对泥板成型来说,前者的难度就比较小,不仅制作的速度快,在干燥的时候也不易变形, 即使有,只要变形不大,就不容易注意到轮廓曲线的变化。其它如方形陶器在高温烧成时易变形, 且变形后的轮廓曲线比例一目了然,往往将器皿的整个形式美感破坏,很难达到人们预期的效果。因此, 人们更乐于接受圆形器皿。在物质条件不发达的原始社会, 以圆形为主要造型是必然的产物。从审美的角度看, 圆形器皿的轮廓曲线连贯流畅,光滑挺括,造型显得和谐匀称。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葫芦瓶,器体由上下两个相连的不规则球体组成, 上部球体小,下部球体大,在体量关系上主次分明,使得容器整体和谐中又富于变化。
在造型上, 彩陶为大腹小底或大口小底, 且有的为小口鼓腹尖底。从实用的角度看, 小底的器皿便于放入地上的坑洞及捧拿移动。大腹小底的器皿,置于坑洞中,重心在腹上, 作为支撑壶身重量的着力处。水器多为小口鼓腹尖底,腹两侧有耳, 便于汲水。汲水时, 在瓶的两耳系上绳子投置水面, 由于小口、尖底和鼓腹的造型所造成的重力作用,尖底瓶能很快汲满水而又不致于下沉水底。从烧成的角度来看, 由于是小底,器皿两侧的弧线能很好地分散器壁上部对下部的压力,起缓冲的作用, 使得器皿不易于在烧制时变形。从审美的角度看, 小底大腹,重心在上, 视觉上显得更挺拔。而且人们的视觉停留点一般在上部, 小底大腹的器皿更易于产生视觉快感,眼睛不易疲劳。
彩陶的大小和容积纯粹是以实用为目的, 既要有相当大的容量, 又要便于搬动。有一部分现代陶艺作品摒弃了使用功能,在形式美感上就追求纯粹的视觉效果, 作品在体量往往很大。大的东西容易使人产生崇拜敬畏的心理。即使它在外形上也许不够好看,但由于尺寸巨大, 易于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引起我们对作品特征的关心, 作品的感染力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原始彩陶的形式在尺寸大小上受到了使用功能的限制,所以它不可能有过大的作品出现。
二、原始彩陶的纹样装饰特征
原始彩陶的图案纹样丰富多彩,编织纹样和几何形纹大量出现, 另外还有一小部分具象纹。它们取材于与当时当地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事物, 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原始人对现实的认识能力, 并通过它们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从中获得美的感受。
编织纹、多网纹、篮纹和绳纹,后期慢慢衍生变化成绞纹、锯齿纹、芦席纹、棋盘纹等。很多编织纹装饰都在器颈部位或腹鼓出部位。编织纹中的网纹、篮纹起源很早,沿用时间也很长, 它既和原始人的渔猎生活有关, 也和陶器起源有关。它的产生据分析是因为原始人用藤或其它编织物做成容器盛东西,后来发展和上泥烧后可以盛水性物质,在烧后的陶器表面留有编织物的肌理效果。正是这种现象启迪了原始人的审美意识,使他们逐渐在陶器坯体表面施以编织纹样的装饰。
对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要严格地区分出纯粹的几何形纹有一定困难的。所谓几何形纹, 从彩陶纹饰的起源看, 它只是从动植物纹及编织纹中蜕化出来的纹样。它与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几何形不同,这种纹样是一种象征性的符号。在半坡类型的彩陶中, 还可以清楚看出几何形纹从动植物、编织中便化的迹象。例如“菱形鱼纹折圜底钵”的图案就是用鱼形便化的菱形图案。几何形纹中还有比较成熟的三角形组合纹、斜线纹、宽带纹、圆点纹以及旋花纹、叶状纹、月牙状花纹、卷草纹、蛙形纹、螺旋纹、回纹、钧连纹等等。这其中,仰韶文化中晚期的大河村遗址出土的彩陶纹饰出现睫毛状纹和天文图象纹饰。据分析睫毛状纹是鱼纹的演化。天文图象纹饰有太阳纹、月亮纹、星座纹和晕珥纹。这表明当时人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已经开始观察和认识自然现象,是原始时代人们的现实生活在艺术上的主动反映。
彩陶的具象纹出现在半坡、马家窑、辛店出土的文物中, 其中以半坡遗址的鱼纹占有相当比重; 马家窑的蛙纹和辛店的人、羊、狗、纹所占比重微乎其微。仰韶文化彩陶上的鱼形绘画, 表明鱼和捕鱼业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相当的地位。如仰韶文化宝鸡北首岭彩陶描绘了一只叼着鱼的长嘴水鸟,右边竖一石斧。仰韶文化彩陶具象纹中还有一定比例的鸟纹、人面纹及鹿纹。这些具象纹虽然数量较少,但是它们反映了原始人对图腾的崇拜。图腾是通过象征的手法表现自然物体的,在新石器时代由于生产力低,个人缺乏足够的生存能力,必须依靠氏族的集体力量才能维持生存。当时人们不了解人类自身和氏族的起源,也不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把经常与氏族发生关系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当作自己的祖先或保护神,对那些有利于生存的事物产生敬仰和崇拜的心理。图腾是以生存为目的的, 带有浓烈宗教意味的一种精神慰藉。彩陶的具象纹反映了远古时期生活在原始氏族部落社会的人们的精神活动, 同时它们是最早出现的中国绘画艺术与陶器工艺相结合的艺术品种, 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彩陶装饰纹样的部位是由彩陶的造型决定的, 纹样装饰处于视觉最容易接触到的部位。壶、罐形彩陶的主体装饰多在器身的肩部和上限部,彩陶盆和钵则相应装饰在内表面及鼓肩部位, 器身腹部以下通常没有装饰纹样, 这是因为原始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没有桌椅出现, 器皿放置于地上或放入地上的坑洞,所以裸露于地表之外的部位才是视线可及之处。在上胸部、鼓肩部位及盆钵内表面装饰纹样, 方便主体视觉在上方进行观察。
彩陶纹样装饰一般为对称形,人们在观看时感到较舒适省力。而且自然界中事物的对称也都表现为左右对称,这应该是源于地球上的重力因素。左右对称使得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垂直中轴线上,便于物体的稳定支撑。原始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接触到的东西经过观察思考, 运用到艺术上,人与人之间的智慧使我们个人也感到骄傲。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在造型、装饰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它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技术水平, 同时也提示出在远古时期物质生产水平低下的情况下, 人们是如何美化生活的。彩陶艺术的出现,表明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审美能力已经登上了一个历史的新阶梯, 它为我国浩瀚的历史文化长卷添上了极其光辉灿烂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