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在线
景德镇名瓷在线

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播
http://www.jdzmc.com
http://www.jdztc.com

·了了亭商城

·网站导航

·网站简介

·回到首页

 

追忆文人仕女画家傅尧笙
凌宗正的雪景山水艺术

     中国画具有抒情寓意的特点,常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和采用象征的手法去描绘物象。人们常赋予白雪以高洁、清白、纯净等精神内涵,因此其成为中国画家所描绘的主要物象之一。据传雪景山水为唐代诗人、画家王维所创。在近代,用雪景山水来装饰陶瓷当首推何许人、余文襄师徒。余文襄在传承前人的基础上,将陶瓷雪景山水装饰水平推向了新的高峰,为建国后景德镇市首批陶瓷美术家。
    被陶瓷美术界誉为“继余文襄之后又一位最有影响的雪景山水画家”的凌宗正先生,原籍江西省新建县,1929年8月出生于景德镇市。他祖父凌美才,艺名凌云,是清末民初颇有名望的粉彩画家,与“珠山八友”的王琦、王大凡过从甚密。作为长孙,凌宗正从小受到陶瓷艺术的熏陶,由耳濡目染而钟爱上了名山大川、雪山寒林,成为其祖父的衣钵传人。天性的勤奋加创新的才情,他年轻时便在陶瓷画界崭露头角。1959年被评为技术员职称,1963年评为陶瓷美术设计师,担任艺术瓷厂美术设计师,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凌宗正不仅擅长粉彩山水,尤以粉彩雪景山水名传画坛。其作品笔力遒健,画风严谨中见洒脱,构图往往独出匠心,不落巢臼。他的雪景山水无论是静谧平泊的湖水、峻巍叠峰的山峦,还是山势高耸、深谷寒柯、萧寺掩映、板桥寒泉,都展现出一种江南山水的清幽雅秀,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所作雪树,枝干苍老古拙,小枝短秃遒劲、僵曲而带北风之势,枝梢展示积雪的沉重感。有时还在枯树残枝中杂以松柏一二枝,以其苍翠夺目来增强画面的无穷乐趣。山石的迎风面白雪皑皑,背风面则浓墨重染,而且十分注意迎风面与背风面的自然过渡。再杂以亭台楼阁、孤舟笠翁,尤其显得古朴浑厚。
   凌宗正于1969年创作的粉彩雪景瓷板画《风雪夜归图》,以传统山水笔法来表现积雪寒山、楼台亭阁,以丹翠画栋雕梁,于冷色调的雪景图中点出暖意,起到了醒目提神的作用。山石阴面浓墨皴染,石顶峰峦留白以表现积雪。墨彩皴染处复加白色点笔,以强调漫天飞雪的情景。坡上树木枝枝交互,铁骨冰姿。一树红梅横斜凌空,江天染以青色,增强了色彩的对比度。画中一人持伞踏雪顶风而归,更加增加大自然的灵气和动感。画面清润细致,精微工整。右上题唐代刘长卿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从这幅画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凌宗正的艺术创意和绘画技艺,而且可以看出其工艺水平。粉彩雪景山水的天色及线条是用新彩中的“烟墨”,而积雪则用粉彩料“玻璃白”来表现,“玻璃白”复盖“烟墨”很容易“清黄”,从而影响冰清玉洁的画面效果。凌宗正在这方面进行工艺处理确有精到之处,从而使他的雪景山水更得天然神韵。另一粉彩雪景作品《雪苑图》,描写的是达官贵人或文人雅士携宅眷赏雪的情景。作品采用平远法构图。近景为小桥流水、玉树琼枝、形态各异的山石、华堂红楼以及赏雪的红男绿女。中景为掩映在寒林中的古宅深院,亭阁榭台,一条“之”字形溪流蜿蜒而下。远景则是被雪覆盖的田畴和山峦。整幅画在章法上布局严谨,疏密有致,藏露有度、浓淡相宜。由于画家具有深厚的技法功底, 山石的皴法得心应手,小桥的流水静中见动,达到“画山求势、画水求动”的艺术效果。为避免“水尽出”的大忌,在水流中摆布了参差不齐的大小石矶,使流水曲折而下。尤其是画面中表现的玉屋朱栏、琼枝红梅,不仅产生了强烈的色彩对比,而且醒目提神,于银装素裹中展现出蓬勃生机。点景人物画得很到位,重在神似。门前的人物与中远处桥上的人物遥相连通,室内人物与室外人物相呼应,使整个画面产生了强烈的动感,从而达到一种冷中见暖、寒中见温、素裹红装的艺术效果。
    凌宗正创作成果丰硕,1964年他创作的雪景山水《红梅颂》茶杯,被选定为参加我国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的科技人员的纪念瓷;1983年500件莲子缸《群贤会》荣获中国轻工部陶瓷展览优秀创作奖。1990年瓷盘《出诊》荣获江南六省陶瓷联展优秀创作奖;1993年扇形瓷板《踏雪寻梅》荣获日本恩巴现代艺术馆在景德镇举办陶瓷名作展览一等奖。另外《雪山会琴》、《三顾茅庐》、《抱琴访友》、《程门立雪》、《红拂指》等作品,分别荣获省、市陶瓷美展一、二等奖。

 
 


相关连接: